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普帖:“广寒宫”到底有多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普帖:“广寒宫”到底有多冷?

引用
1
来源
1.
https://news.hubeidaily.net/pc/c_3130710.html

中秋佳节,明月当空。古往今来,月光以其宁静而迷人的魅力,唤起了人们对宇宙的敬畏与好奇。古人将月球称为“广寒宫”,赋予它众多美妙的神话故事。那么,月亮上真的很冷吗?古人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月球的昼夜温差可达300多摄氏度。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已开展100多次月球探测,月球的神秘面纱一点点被揭开。

月亮上到底有多冷?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在《中国探月》一书中给出了答案: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来传递热量,所以温度变化很大。白天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最高温度可达123度;到了晚上,温度就会下降到零下233度左右。


6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嫦娥六号着陆器着陆月球背面拍摄的影像图。

因为没有大气,所以即使是白天,只要是太阳没有照射到的地方,就和晚上一样冷。朝向太阳的一面达到123度左右,旁边的阴影却为零下233度左右。也就是说,月球上温差高达300多度,忽冷忽热是常态。背阴面比冰窖还要冷,向阳面却比火焰山还要热。

西汉学者刘向被誉为“月球第一人”。在没有科学检测仪器的情况下,古人根据长期观测,加上一些想象,便指出月亮是非常寒冷的,可以说是相当机智了。

早在西汉时期,学者刘向通过肉眼观测发现“日食之,月往蔽之”的规律。他进一步分析,通过对日食和月食的研究,率先提出“月球反射阳光”的科学结论。


北京上空的月食。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无论是规律描述还是科学结论,刘向的研究在当代都得以验证。他也被誉为“月球第一人”。后人在刘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推测出“日月交食”的周期,大约为113个月。据此古人还发明了“阴历”,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人的“登月史”可追溯到明朝。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两千多年前,屈原在《天问》中写下了对于苍穹的叩问。而率先将乘风登月这一想法化作现实的是明朝一位叫做万户的人。他利用当时的火药和火箭,将47枚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双手举着两只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将自己送上太空。


矗立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科技园的万户飞天雕像。资料图。

不幸的是,万户在“登月”途中发生意外,火箭爆炸了,万户也献出了生命。万户登月未能成功,他却被认为是人类航天登月的鼻祖。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命名为“万户山”,以纪念这位世界航天第一人。

探索浩瀚宇宙,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正在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一点点实现。我们的“嫦娥”“玉兔”真的去过月球,月球也真有了“广寒宫”。随着我国深空探索技术的不断提升完善,相信“载人登月”也即将到来。在未来的某一个中秋节,让我们一起期待“奔月”成真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