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压日 | 中医药如何辅助降血压?
世界高血压日 | 中医药如何辅助降血压?
高血压是常见和多发的慢性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生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规范治疗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正确应用中医药调护方法,对高血压有较好的辅助治疗和预防作用。
饮食调护
根据证型辨证施食,如肾气亏虚者可给予补肾益气之品,如甲鱼、淡菜、银耳等物;痰瘀互结者少食肥甘厚腻、生冷荤腥之品;肝火亢盛者禁食辛辣、油腻、过咸之品;阴虚阳亢者忌食辛辣烟酒、动物内脏等。
穴位按摩
是通过经络的反射和传导来调节脏腑的功能,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最终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其中太阳穴(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百会穴(开窍醒脑、回阳固脱)、风池穴(壮阳益气)、人迎穴(接收胃经气血并分流胸腹)、曲池穴(清热解表,散风止痒,消肿止痛,调和气血,疏经通络)、内关穴(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足三里穴(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以上穴位通过特定手法、节拍将它们串联起来就形成一套完整的降压操,每天坚持做2-3遍,时间最好在早、中、晚各做一次,能缓解患者头晕、眼花、血压升高的症状。
中药穴位贴敷
是中药与经络的有机结合治疗方式,将特制的中药粉调制成糊状,贴于太阳穴、风池穴、百会穴、足三里穴等部位,通过药物的渗透,发挥降压的功效。临床中将穴位按摩和药物贴敷联合使用,满意度更高。
耳穴贴压
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诊疗技术,人体有6条阳经分布于耳和耳周围,耳又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耳廓具有迷走神经分布,通过王不留行籽刺激耳部穴位 ,激活迷走神经,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可以选用耳部的降压点、神门、内分泌、心、交感等穴位进行贴压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耳尖放血
由于耳尖穴周围散布着多条经络,通过在耳尖穴放血,可以调节脏腑阴阳、气血,祛瘀通络的作用;并且放血疗法可以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粘稠度的作用,进而达到快速调节血压的目的,尤其是在高血压急症、亚急症治疗中运用较好。临床中常将其和耳穴贴压联合使用,可以达到快速降压和持续稳定血压水平的效果。
中药药枕
将夏枯草、菊花、草决明和晚蚕砂均量装入布袋制成枕心枕于头部,通过药物的发散作用以达到清肝明目、息风化痰之功效。
中药足浴
通过温热中药液浸泡足部,促使足部及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循环阻力减少,起到降低全身血压的作用。
五音疗法
根据不同证型选择不同的音乐,如肝火亢盛者,可给予商调式音乐,有良好制约愤怒和稳定高血压的作用,如《江河水》《汉宫秋月》等;阴虚阳亢者,可给予羽调的音乐,其柔和清润的特点可有助滋阴浅阳的作用,如《二泉映月》《寒江残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