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士人情怀与现代启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的士人情怀与现代启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孟子思想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句话,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士人的精神追求,也为现代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孟子对宋国的句践说:“你喜欢交游吗?我告诉你怎样交游。别人了解你,你保持你的操守;别人不了解你,你也要保持你的操守。”
句践问:“怎样才能做到保持操守呢?”
孟子回答:“尊重道德,乐于行义,就可以做到保持操守。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道义,显达时不背离正道。穷困时不失掉道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本色;显达时不背离正道,所以百姓不会对他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恩惠施加给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这段对话,特别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非常有名的两句话,现在我们知道它们出自孟子。孟子对宋国的一个叫句践的人,两人进行了一场对话。关于这个句践的具体身份,历史上宋国确有其人,但与越国的勾践并非同一人。句践这个名字在当时可能较为常见,如同现代的“建国”、“建华”等。
句践喜欢结交游士,在春秋战国时期,士是相对自由的一群人,只要获得士的身份,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这是当时的一种制度,体现了人才是第一竞争力、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例如,在齐国,只要有才能的人前去,就能得到接待和供养。
孟子告诉句践,真正的游士应该具备无论是否被人了解,都能保持自信和从容的态度,即“嚣嚣”。句践询问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孟子回答说,要“尊德乐义”,即尊重道德、以行义为乐。士人在穷困时不应丧失道义,显达时也不应背离正道。这样,士人在穷困时能保持自我,显达时则能造福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两句话深刻阐述了古代读书人的志向和追求。这里的“穷”并非指经济上的贫困,而是指未得志、未受重用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士人应该专注于自我修养,即“独善其身”。而当有机会显达时,则应该努力使天下人都能受到道德的熏陶,即“兼善天下”。
孟子所倡导的这种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我们都应该注重道德修养,以道德为根基来追求幸福和成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此外,孟子还通过历史上的故事来进一步阐述他的观点。例如孟尝君养士的故事就生动地展示了如何尊重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孟子的思想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