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遵循世袭制的古代王朝,如何织就这张巨大的权力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遵循世袭制的古代王朝,如何织就这张巨大的权力网?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5187987_121157379

世上有贵族吗?有,但贵族不是天生的。从禹传位给启开始,一场长达数千年的国家权力大秀愈演愈烈,影响着历朝历代的政治、文化。由贵族们主导的世袭制和权贵机制带来了爵位世袭、权力独享等特权,与纵欲享乐、极度挥霍的贵族生活方式亦密不可分。看似恣意无道,但实际上,世家权贵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权力的制约。

在世袭制盛行的数千年内,权力就犹如一台精妙的天秤,掌握着国家和人民间的平衡。而又是谁造出了这台天秤?遵循世袭制的古代王朝,是如何织就这张巨大的权力网,统理华夏九州的?

公天下变家天下

据史料记载,出身世家的王爵、公子不仅能接受良好的知识教育,还能广泛交往享受高位特权的门第,多有“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的美誉。这一点,在现代许多古代影视剧所刻画的场景中都能窥见一二。由此可见,世袭制影响着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现代生活也带来了许多启迪。不由得引发人们思考:世袭制缘何而起?

在世袭制启用之前,选拔君主普遍用的是禅让制。上古时期最有魅力的三位部落首领——尧舜禹便是通过禅让制而诞生的。鼓励选贤举能的禅让制,让百姓能够见证自己信赖的领导者上台,随着时间演变成为了一种人民喜闻乐见的治国方式。

与禅让制不同的是,世袭制代表权力和财富的传承,继承人的才能并非第一要素。因禅让制而跃居高位的上古贤帝——禹,恰恰是世袭制开始建立的关键。

在禹继位前,有民心作靠山的舜帝,做任何事都优先考虑人民的福祉。晚年退位前,舜苦苦思索将帝王的位置传给哪一位继承人,才是最合适的。恰逢大禹治水有功,看重工作业绩的舜放心地将天下交给了禹,便云游四海去了。

禹为民操劳一生,到了晚年也开始发愁起了传位的事。一开始,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副手伯益。伯益跟着大禹治水有功,是部落里有名的贤才,一能种水稻,二能凿水井,连《山海经》的初稿都是他写的。

但伯益却将王位传给了禹的儿子——启,退居臣位为启效力了一辈子。在这位老臣的心中,拥护禹家两父子是他的毕生追求。

由于这一场传位风波,流传已久的制度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巨变。启上任后,并不遵从尧舜禹诸位先贤禅让王座的良好习俗,坚称王位到手后便再也不能落入他人之手。他不顾老爸的教诲,建立了世袭制,王位仅在亲属间流传,这便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由来。

从此往后的每一位君主,都获得了财富和权力仅在自己的家人之间流传的特权,世界也正式从“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所有的土地和财物,都专属于权力顶端的君主。

新制引纷争无数

制度一变,从此天下大变。由于世袭制的规定,权力并非由公民给予,而是由王的父辈授予。因此,世袭制的实行令君主拒绝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眼里,转为守卫自己世世代代的财富。至此,世袭制正式成为保护私有经济的利器。

而启一开始建立世袭制,并未过多考虑社会经济结构上的变化,他更多的是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在禅让制盛行的远古时代,人人都能带着自己的信众占山为王,建立起小范围势力,终日滋事。这种形势下,人人野心蓬勃,继位概率均等。争斗始终不休,鲜血涕泗横流,天下陷入无序的混乱中。

形势在世袭制诞生后产生逆转。由于各地相争变为一脉单传,看清形势的人早早作出了选择,特别是拥有小额土地的权贵。他们坚信只要效忠君主,就能永葆荣华富贵。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争权夺势,禅让制引发的纷争被有效地平息了,天下从此为帝王所独享。

但一旦兄弟间发生了夺嫡之乱,这份稳定便不复存在。通过世袭制的改革历程也可以看出,世袭制并非稳定地位的完美解决方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一制度受到了多次严峻挑战。

譬如,当王孙后代德不配位时应如何传位?世袭制素来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第一准则,然而晋武帝司马炎的嫡长子司马衷资质愚钝,根本不具备成为一名贤明君主的能力。司马衷在位期间,为西晋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八王之乱。宫墙内争斗不休,百姓怎么能过上太平日子?

抑或,当皇帝子孙不幸夭折当传位给何人?宋朝的时候,各代君王与人丁兴旺的福寿无缘,多位宋代皇帝的孩子都不幸夭折。宋仁宗赵祯把自己的侄儿抱进宫里,当做自己的孩子来抚养,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侄子。这便是“叔侄相承”。

权力流转多次,终究永驻帝王家。总的来说,世袭制这一古老而传统的继位方式,利用最高统治者的威严平息了私斗。有才干和经验的官僚愈发死心塌地,只要行为本分,子子孙孙就能过上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好日子。要是再争取立个功,做出点业绩,皇帝大笔一挥论功行赏,家风远扬后子孙后代便能一路顺畅地进入官场。

世袭制左右着国家、权力、百姓的命运长达3000年,期间商鞅发动变法,才令世袭制逐渐走向消亡。

首先,商鞅提出的官员选拔制,直接重创了老世族的势力。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治国的人才被皇帝亲自下诏授予高官,从此国库赏银用于为高官发放厚禄,便大幅削减了赐予老世族的显赫封赏。

不仅如此,商鞅还带头提出以军功来认定贵族身份。突然让身穿锦衣绸缎,餐餐珍馐美食的贵族换上铠甲对战敌军,自然不如人意。

世代练武的人家眼看着机会来了,都开始暗中较劲。往日不受器重的武生,突然就获得了一夜飞升的机会。深知功不如人,权贵只能将显赫的封赏拱手让人。

秦国的军队更是由于这一变革,实力大涨。且所有军中势力直接听命于秦皇,易于管理。秦皇坐拥强军,帝位权威不移。从禅让制到世袭制,再到商鞅废除贵族特权,政治统治方式一变再变,本质上都是以统治者的权力为基础的治国之道。

强权世代永流传

世袭制作为统治九州数千年的制度,其主张特权的弊端遭受了不少诟病,但它的意义也得到了历史的验证。在世袭制创立后,原先公有的土地、干粮变为君主的私有财产。人们发现生存规则变化后,为了得到更多的私有财产,有了更大的积极性去生产。

人们不再依靠原先部落平均分配粮食的方式过活,而是忙活起了做手工、种庄稼、卖家具、挖矿石……一心追求良田美宅,为自己的后代储蓄财富。

私欲萌发,民智迸生,百姓开始想尽办法地提高生产力,让留在自家的“金子”不断增多。终日苦研如何造出更好的机器,怎么种出更多的口粮……整个社会都热火朝天地建设经济,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但欲望一旦失衡,便如脱缰野马般不可控。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人民依靠自己的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获得了爵位、良田等封赏。以为从此便能拥享世世代代的声望,却未曾想将所有希望赌在基因上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坚持世袭制便是赌后代的基因,基因的不稳定性带来的危害比比皆是。一旦祖辈的优秀基因遗传给后代时失败了,财产可以轻易继承,权力和职责便不适合再继承了。

当失德的后代在位时,下层人民中出现了值得善用的人才,真正掌权的贵族也会因私欲而视而不见。这对于世族延续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无论是多么显赫的家世、门第,将良好的品德和优质的门风继承下去都是非常困难的,多见继承了家财的不肖子孙,罔顾从小受到的良好知识教育,终日沉湎于和他人“斗富”。例如,比谁的生活更奢侈、比谁更懂丝竹庖膳中的门道……便是魏晋以嵇康、阮籍为首的“竹林七贤”生活的全部内容。标榜“不拘礼法”的这七人,挥霍起父辈的万贯家财可谓是毫不手软。

人生起点高却失败的案例不仅发生在古代,放到现在也很多见。在如今的欧洲,如果见到了在高级宴会上身穿一袭深红色丝绒外套的人,他极有可能是英国王室册封的传统世袭贵族“公、侯、伯、子、男”五爵中的一位。

英国尚未完全摆脱世袭制,各贵族后代的命运为全球制度沿革提供了很多想法。现任威斯特敏斯特公爵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年仅32岁的他利用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土地和遗产投资全国的房地产,包括香港59层的“皇壁”豪宅,北京招商局大厦和上海大渡河路大悦城。

也有逐渐走向没落的贵族,例如多次吸毒被抓的马尔博罗公爵。更有甚者,迎娶名模,挥霍无度;与美国富家千金联姻,投资不当痛失大额财产,晚年穷困潦倒。

英式贵族文化在全球文化的发展进程中都影响深远,如今还有规矩森严的贵族会所,仅供与皇室有关的亲属入内。然而,平民和贵族的界限逐渐模糊,交纳大笔租赁费用就可以在会所中举办婚礼、宴会等。

贵族制度不断地受到挑战,旧时是军功,如今是钞票。一切皆因国家管理方式不断地在变化,人民的切身利益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当今时代,也许掌握科技进步关键技术的才是贵族,因为每个时代的人们,需要的东西都各不相同,但终归离不开生产力发展和人民幸福感。拥有现代才能的时代新贵,才是人民所拥戴的“上等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