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法身佛毗卢遮那佛
神话:法身佛毗卢遮那佛
毗卢遮那佛,又称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中至高无上的法身佛,象征着佛法的真理和智慧。他不仅是密宗修行者崇拜的主要对象,更是引导众生走向觉悟与解脱的导师。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毗卢遮那佛的身世、特点及其在密宗中的重要地位。
一、毗卢遮那佛的身世与地位
毗卢遮那佛又称大日如来,是法身佛,密宗五方佛之一,也是密宗最高阶层的佛。在佛教中,他代表着佛法的真理和教义的象征,是一切佛和菩萨的本原及所归之果体。
毗卢遮那佛在佛教中被尊为法身佛,象征着佛法的本体或真理的化身,代表着佛教教义的终极真理和宇宙的本原。作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是永恒、不变且普遍存在的。他体现了佛教教义的精髓,是众生追求觉悟与解脱的最终目标。
在密宗信仰体系中,毗卢遮那佛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密宗修行者所崇拜的主要对象之一,与五方佛、大日如来等概念紧密相连。五方佛代表着宇宙五大方位和五种智慧,而毗卢遮那佛作为其中的中心佛,不仅统摄四方,更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智慧和慈悲。此外,毗卢遮那佛还常被称为大日如来,这一称号进一步强调了他如太阳般普照万物的智慧之光。在密宗修行中,毗卢遮那佛被视为实现即身成佛、快速觉悟的重要依止对象。
毗卢遮那佛不仅是光明的象征,更是智慧与觉悟的化身。他代表着无上智慧和彻底觉悟的境界,是佛教修行者追求的最高目标。毗卢遮那佛的智慧之光,能够照亮众生内心的每一个角落,使其认识到自身的本性和宇宙的真相。在修行过程中,信徒们通过观想、念诵毗卢遮那佛的名号或真言,可以激发内在的智慧与潜能,逐渐摆脱无明与烦恼的束缚,走向觉悟与解脱的道路。因此,毗卢遮那佛不仅是智慧的象征,更是引导众生走向觉悟与解脱的导师。
毗卢遮那佛的形象特徵为双手结智拳印,其宝座由八只雪狮所抬,每一只皆象徵证悟色蕴本性,八只合在一起象徵圆满证得法界体性智。大日如来系密宗将宇宙实相佛格化之根本佛,亦为一切诸佛菩萨所出之本原及所归之果体;其身口意业遍虚空,演说如来之三密门金刚一乘甚深教。
据《大日经疏》记载:大日如来分本地法身与加持受用身两种,其中,本地法身指如来之自证极位,加持受用身指说法之教主;彼以平等之身口意秘密加持为所入之门(即以身平等之密印、语平等之真言、心平等之妙观为方便),故知加持受用之身即是毗卢遮那遍一切身,此二身毕竟无二无别。故密宗以大日如来为最高之佛格与根本总德。以其与诸法遍在,故密号遍照金刚。
又因大日如来为金、胎两部曼荼罗之主尊,故非常被重视,其智德以金刚界大日如来表示之,其理德则以胎藏界大日如来表示;理、智虽然二分,实际亦不相离。金刚界大日为金刚界九会中,除理趣会以外之中尊,位于五佛中央,现菩萨形,身呈白色,戴五智宝冠,结智拳印,结跏趺坐于七狮子座,此即智法身,种子为徤(vam!),三昧耶形为率都婆;胎藏界大日则为位于中台八叶院中央之理法身,亦现菩萨形,身呈黄金色,头戴五佛宝冠,结法界定印,坐于八叶莲华台上,种子为 “阿”(a),三昧耶形为窣都婆或如来顶印。
现存之大日如来像,不论绘画或雕刻,均为坐像,没有立像或倚像,且其雕刻材料几乎限用木材,此乃依此佛之性质而定。又天台宗每将释迦佛与大日如来之法身、应身视为同体,日本东密则将两者视为别体。
二、毗卢遮那佛的特点
形象特征
双手结智拳印,宝座由八只雪狮所抬:毗卢遮那佛双手结智拳印,其宝座由八只雪狮所抬,每一只雪狮皆象征证悟色蕴本性,八只合在一起象征圆满证得法界体性智。这一独特的形象在佛教造像中具有深刻的寓意,代表着毗卢遮那佛在佛法修行中的高深境界。
头戴五佛冠,冠叶修长呈花枝状,采用藏西典型的 “撑铸技法”:毗卢遮那佛头戴五佛冠,冠叶修长呈花枝状,这种造型采用了藏西典型的 “撑铸技法”。五佛冠边缘错嵌红铜,佛像眉间白毫嵌金,两肩各以杂花为饰,展现出华丽而庄重的风格。这一造型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体现了毗卢遮那佛在佛教信仰中的崇高地位。
莲座之莲瓣宽肥,上缘饰双层细密连珠纹,下端外展,底缘饰一圈大连珠纹:毗卢遮那佛的莲座之莲瓣宽肥,上缘饰双层细密连珠纹,下端外展,底缘饰一圈大连珠纹。这种莲座的设计具有独特的美感,同时也象征着毗卢遮那佛的神圣与庄严。莲座的造型特征为 13 世纪左右藏西造像之特征,是保存有较多帕拉风格特征的早期藏西造像的代表。
象征意义
光明遍照一切处,代表智慧与慈悲的光辉,能够穿透众生内心的无明与黑暗:毗卢遮那佛意为 “光明遍照”,他如同一轮璀璨的太阳,光明遍照一切处。其内在智慧与慈悲的光辉,能够穿透众生内心的无明与黑暗,为众生带来光明与希望。在佛教语境中,毗卢遮那佛的光明象征着对一切众生无差别的慈悲与智慧。
作为法身佛,代表佛教教义的终极真理和宇宙本原:毗卢遮那佛在佛教中被尊为法身佛,即佛法的本体或真理的化身。他代表着佛教教义的终极真理和宇宙的本原,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是永恒、不变且普遍存在的。毗卢遮那佛体现了佛教教义的精髓,是众生追求觉悟与解脱的最终目标。
是密宗信仰的核心,统摄四方,象征至高无上的智慧和慈悲:在密宗信仰体系中,毗卢遮那佛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密宗修行者所崇拜的主要对象之一。他与五方佛、大日如来等概念紧密相连,作为其中的中心佛,不仅统摄四方,更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智慧和慈悲。毗卢遮那佛常被称为大日如来,强调了他如太阳般普照万物的智慧之光。
智慧与觉悟的化身,引导众生走向觉悟与解脱的道路:毗卢遮那佛不仅是光明的象征,更是智慧与觉悟的化身。他代表着无上智慧和彻底觉悟的境界,是佛教修行者追求的最高目标。在修行过程中,信徒们通过观想、念诵毗卢遮那佛的名号或真言,可以激发内在的智慧与潜能,逐渐摆脱无明与烦恼的束缚,走向觉悟与解脱的道路。
三、毗卢遮那佛与其他佛的关系
与释迦牟尼佛在 “三身佛” 中,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由于一佛具有三身的功德性能,所以三身即一佛,很多人把毗卢遮那佛和释迦牟尼佛视为同一尊佛。然而,日本佛教真言宗认为毗卢遮那佛和释迦牟尼佛是两个不同的佛,分别为密教之主和显教之宗。密教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俗信为特征,讲究 “三密”,认为三密同时相应可获得神通,即身成佛;而密教之前和之外的佛教流派则被称为显教。
与五方佛毗卢遮那佛是五方佛中的中央佛,代表法界体性智,统摄四方四佛。在密宗金刚界思想中,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别是中央的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据唐不空所译《菩提心论》记载,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将其自身具备的五智变化为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象征五智中的 “法界体性智”,又化育另外四智;东方阿閦佛象征 “大圆镜智”,西方阿弥陀佛象征 “妙观察智”,南方宝生佛象征 “平等性智”,北方不空成就佛象征 “成所作智”。
在佛教密宗里,供奉的主尊佛是 “五方佛”。毗卢遮那佛作为中央佛,不仅统摄四方,更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智慧和慈悲。他如太阳般普照万物,代表着佛法的普遍性和智慧的境界,指导众生走向解脱和智慧。五方佛各自具有独特的特征和掌管的领域,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而平衡的佛教体系。
四、关于毗卢遮那佛的传说
传说释迦牟尼涅槃时曾说,在灭法时期,能承载佛法传播的唯有密宗与净土宗。密宗的发源传说是大日如来在越三世之时,宣说了《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后由龙树菩萨从铁塔中得受这两部大经,依此产生了密宗。
关于毗卢遮那佛的传说还有很多。在密宗的传承中,毗卢遮那佛被视为始祖,他传法给金刚萨埵也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又传法给龙树菩萨,龙树传法给其弟子龙智,龙智又传法给善无畏与金刚智。善无畏、金刚智及不空于中国盛唐时先后自印度来华传法,中间经一行、慧朗、惠果等地发扬自此形成唐密。
密宗的主要经典有《大日经》《金刚顶经》和《苏悉地经》。《大日经》全称是《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论述了密宗的根本理论,认为一切众生都有净菩提心,都可以成佛,还提出了胎藏界曼荼罗的概念。《金刚顶经》是密宗的实用经典,详细阐述了灌顶、观想修持、结印等修行手法,金刚界曼荼罗就是依据此经绘制而成。《苏悉地经》则宣说佛部、莲花部和金刚部的三部成就仪轨,着重说明了修习密法对导师、同伴、处所等的要求,还记录了许多密宗的戒律。
密宗的传承还有一段传说,相传释迦牟尼如来和大日如来,在摩醯首罗天王宫中于毗楞伽宝摩尼宝殿中,坐在百宝摩尼宝座上。大日如来对释迦牟尼如来说道:吾从往昔修持金刚秘密菩提法教者,是大圣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是吾先师。由此可知,大日如来的上师是文殊菩萨。
在密宗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大师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莲花生大师传说是释祖的转世,出生于莲花之中。在西藏处于 “苯教” 统治下,佛教势力几近灭绝之时,莲花生大师奋而入藏,显大神通,一举挫败苯教,保护了佛法在藏地的传播。但密宗的双修法门,多为世人垢病,更是汉传佛教宗派们攻击的热点。后来密宗大师宗喀巴矢志改革,这一乱象才得以收敛。
南京毗卢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因寺中供养毗卢遮那佛、故名 “毗卢庵”。毗卢是 “光明” 的意思,毗卢遮那佛翻译过来,就是大日如来。他是佛教密宗的本尊,在金刚界和胎藏界的两部曼茶罗中,大日如来都居于中央位置,统率着全部的佛和菩萨,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
总之,关于毗卢遮那佛的传说丰富多彩,这些传说不仅体现了密宗的深厚历史底蕴,也反映了人们对佛法的敬仰和追求。
五、毗卢遮那佛在密宗中的重要性
- 密宗以毗卢遮那佛为最高之佛格与根本总德,其智德以金刚界大日如来表示,理德以胎藏界大日如来表示。
在密宗的信仰体系中,毗卢遮那佛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被视为最高之佛格与根本总德,代表着佛法的极致与核心。其智德通过金刚界大日如来展现,象征着强大的智慧力量,能够破除众生的无明与困惑,引领他们走向觉悟之路。而理德则由胎藏界大日如来表示,体现着佛法的理性与秩序,为众生提供了修行的规范和指引。
毗卢遮那佛的这种双重表现形式,反映了密宗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阐释。金刚界大日如来的智德强调了佛法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不同众生的需求和情况,给予相应的智慧启示。胎藏界大日如来的理德则强调了佛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众生提供了坚实的修行基础和保障。
总之,毗卢遮那佛的智德与理德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密宗佛法的完整体系,为密宗修行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修行指导。
- 密宗修行中的 “三密”,即 “口密”“身密”“意密”,都与毗卢遮那佛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密宗修行中,“三密” 是至关重要的修行方法。“口密” 即口诵真言咒语,通过念诵特定的经文和咒语,与毗卢遮那佛的智慧和力量相连接,获得佛法的加持和庇佑。“身密” 指手结印契、身体姿势,通过特定的手势和身体动作,表达对毗卢遮那佛的敬意和信仰,同时也能够调整身心状态,提升修行效果。“意密” 则是心中观想佛尊,通过专注地观想毗卢遮那佛的形象和功德,净化心灵、增强信念,从而实现与佛的心灵沟通和融合。
“三密” 的修行方法与毗卢遮那佛密切相关,是因为毗卢遮那佛被视为密宗的根本佛,他的智慧和力量涵盖了整个宇宙。通过 “三密” 的修行,修行者能够与毗卢遮那佛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获得他的加持和指引,从而加速修行进程,实现即身成佛的目标。
总之,“三密” 的修行方法是密宗修行者与毗卢遮那佛沟通的桥梁,是实现修行目标的重要途径。
- 毗卢遮那佛的教令轮身为不动明王,是密教五大明王之主尊,可降服一切诸魔。
毗卢遮那佛的教令轮身为不动明王,具有强大的威力和神圣的地位。不动明王,即不动尊菩萨,意为 “不动” 或 “无动”,教界称为 “不动明王”,亦称之为 “不动使者”。“不动” 乃指慈悲心坚固,无可动撼;“明” 者,乃智慧之光明;“王” 者,驾驭一切现象者。
作为密教五大明王之主尊,不动明王可降服一切诸魔。他以其强大的智慧和力量,能够战胜各种邪恶势力,保护修行者免受魔障的干扰和侵害。在密宗的修行中,不动明王被视为毗卢遮那佛的化身,代表着佛的威严和力量,是修行者的坚强后盾和保护神。
总之,不动明王作为毗卢遮那佛的教令轮身,在密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的存在为修行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和保护,激励着他们勇敢地面对修行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