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看爽文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看爽文
爽文作为中国网络小说的一种,被很多人所喜爱,有的甚至流传海外,即便是被翻译成其他语言,也丝毫不影响它的受欢迎程度,传言一些外国朋友甚至靠看爽文把毒给戒了。那么爽文为什么深受大家的喜爱呢,这个问题似乎不需要回答,当然是因为爽喽,但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这类文章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文章更能给读者带来爽的感觉呢?
其实被称为爽文的作品,往往都有着相似的套路,首先,故事的主角通常都会因为种种原因,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有时候甚至更惨,其次,主角会经历一些重大的挫折,比如退婚、失忆、被逐出师门等等,然后主角也渐渐开始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此努力奋斗,同时最重要的是,主角的身边一定会出现一个类似于外挂的人或物,帮助主角以远超其他人的速度一步步达成自己的目标,走上人生巅峰。
了解了框架后,爽文为什么那么爽这个问题,也就变得容易解答了,首先主角普通人的设定,让大部分读者更能体会主角经历的酸甜苦辣,共情主角,带入自己,其次,安排主角经历重大挫折,则是唤起读者自己在生活中面对那些凭一己之力无法解决的困难和挫折时的沮丧、无助、不平衡和愤怒,最后再通过文中的外挂体系,扫清读者心中对困难和挫折的担忧和焦虑,让读者体验到那种外挂加持下,无所不能的状态。当“我”等于“无所不能”时,爽的感觉自然不言而喻。
爽文很好的满足了人们对强大力量的渴望,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便是一种对理想化的需求,这种需求不同程度的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而幼年时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则决定了需求程度的强与弱。对孩子而言,父母显然就是这样一种无比强大且能为自己所用的存在,在孩子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期待一个强有力的客体能够帮助自己解决这个困难时,如果父母及时的出现,帮助孩子解决了困难,那么父母便扮演了孩子心中理想化自体—客体的形象,如果在之后的时光里,父母能够持续的扮演这一形象,并慢慢的引导孩子认识到愿意持续为自己所用的父母的力量也有局限性,并非无所不能,那么孩子能够逐渐的将理想化客体内化为自己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开始越来越多的去尝试相信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建立稳定稳定强大的自我,但如果父母在扮演这一形象的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总是突然的撤回,比如完全放手,或是习惯性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孩子等,那么孩子内心便很难发生这种对理想化客体的转变与内化,长大后,内心也就停留在了在寻找和追寻理想化自体—客体形象的阶段。极端一些,便可能会衍生出一种希望不用努力,便获得成功的心态,如果努力了,获得了成功,也并不会很开心,因为心中理想化的形象依然缺失,自身理想化的需求并未得到满足。
爽文的套路,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似乎也能寻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怪兽侵略时突然出现的奥特曼;父母双亡但留下巨额财富的蝙蝠侠;因身材瘦小被拖去注射血清发生质变的美国队长等,从心理层面来讲似乎都表达了类似的东西。这类作品作为一种消遣和娱乐,当然是非常精彩的,也能够解压,但如果过分沉迷其中,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学业等,那么我们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此类作品,或许便是一个值得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