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盟军的首款喷气式战斗机——"流星"
二战时期,盟军的首款喷气式战斗机——"流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航空技术发展中,英国格罗斯特"流星"喷气式战斗机作为盟军的首款喷气式战斗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这款战斗机的设计特点、技术性能及其在战争中的应用。
二战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战斗机也出现了一堆新的变化。例如,从一战时期的双翼甚至是三翼,机身材质主要为木头拼接的旋桨飞机逐渐形成了以金属蒙皮、动力更加强劲,甚至是全钢制的单翼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像二战初期的日本零式战机,上一篇文章曾提过的美国P-38战机以及二战中最著名的P-51野马战斗机。
"流星"战斗机
今天就给各位介绍一款二战时期盟军的首款喷气式战斗机,由英国制造的格罗斯特"流星"喷气式战斗机。倘若提到二战时期的喷气战斗机,那么就不能不提德国的黑科技—梅塞施密特Me262"飞燕"战斗机。因为该型战斗机是人类航空史上第一种投入实战的喷气战斗机,与同一时期英国制造的流星战斗机齐名,但今天虽谈乱的主角仍然是英国的"流星"战机,毕竟英国在二战时期生产出了十二万五千多架飞机。
"流星"战斗机
闲话不多说,咱们言归正传。英国的格罗斯特"流星"是二战中盟军唯一投入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最初因机身体积和机翼面积过大,而采用的"维兰德"引擎发动机推力又十分有限,"流星"的飞行性能非常糟糕。直到在采用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德温特"引擎后才有所改观,"德温特"引擎单台推力771千克,使得"流星"喷气式战机的最大速度达到了958公里每小时,跟今天普通的民航客机速度差不多。"流星"飞机是下单翼常规布局双发全金属飞机,修长的机身前部有一个水泡型座舱盖,中部安装梯形低单翼,翼上安装两个发动机短仓,平尾高高装在椭圆形垂尾中端,呈十字相交。在前机身,集中安装4门20毫米机炮,前三点起落架可收入机内,从气动布局上来看,比德国的Me262战机相对保守。
"流星"战斗机
在同一时期,德国人不仅研制出了梅塞施密特喷气式飞机还整出了更富有黑科技含量的武器,一种"飞行炸弹"——V1巡航导弹,专门用于攻击英国东南部以及欧洲大陆的各种目标。这也促使英军"流星"战机发挥了它的另一种作用,拦截导弹。德国V1导弹的飞行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550~600千米,相比英国的"流星"战机,这样的速度还是慢了不少。
V1导弹
1944年7月27日,三架巡逻中的"流星"撞见V-1飞越海峡抵达英格兰。不过由于西斯帕诺机炮卡壳问题,直到8月4日才第一次击落V-1,更有纪念意义的是,击落用的不是机炮。而是D·"狄谢尔"·迪恩上尉驾驶一架编号为EE216的"流星"F Mk I用机翼翼尖跳翻了一架V-1,这种方法能够奏效是因为"流星"的速度能够和V-1保持相对静止。
"流星"战斗机
1944年末到1945年,V-1的威胁解除后,由于德国装备的Me262战机的数量越来越多,"流星"战机则担任起教育战斗机和轰炸机机组如何在空战中对付Me262的任务。为了避免"流星"战机落入德军手中,英国军方禁止该型战机飞越英吉利海峡,这也造就了同一时期出现的两款喷气战机并未在战场上正面相见。毕竟在喷气机技术方面上,盟军还是落后于德军五到十年,甚至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