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史上最火的10款游戏,NS仅3款,《旷野之息》排不上号!
任天堂史上最火的10款游戏,NS仅3款,《旷野之息》排不上号!
随着任天堂最新财报的发布,其游戏销量数据再次引发玩家热议。令人惊讶的是,《旷野之息》这款在玩家中口碑极佳的游戏,竟然未能跻身任天堂历史销量前十。那么,究竟哪些游戏才能在这份榜单上占据一席之地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任天堂史上销量最高的10款游戏。
Wii运动 度假胜地
3314万 Wii
可能不少玩家会认为《Wii运动 度假胜地》是《Wii运动》的升级版,但实际上本作的内容量翻倍还不止,且用到了Wii的升级版手柄,是名副其实的「续作」。本作在保持低廉价格的同时,运动项目数量达到了12项。有些项目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的玩法,例如篮球项目投三分和比赛的体验就截然不同。
也正因为如此,《Wii运动 度假胜地》即使在《Wii运动》的光辉之下,依旧卖出了3314万套的恐怖成绩。
它的后辈《NS运动》这款游戏,买了的玩家都玩得很开心,每天动动身体舒展筋骨、每周打完积分领取皮肤。运动着,就把游戏玩了。
但相比起《Wii运动 度假胜地》,NS的运动数量还是少了些。即使前不久又非常良心地免费更新了篮球,可还是比不上《度假胜地》中足足12项的运动数量。
任天堂明星大乱斗 特别版
3466万 NS
《大乱斗》在国内的热度可能不及《塞尔达》《马力欧》《动森》,甚至可能都不如《斯普拉遁》,这可能是「任天堂文化」在国内的根基尚浅。但论全球影响力,本作的销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里说的「任天堂文化」不是单独某一款游戏的影响力,不是塞尔达、马力欧、动森、宝可梦、喷喷这单独游戏的圈子,而是对任天堂各个游戏系列的综合魅力。因为《大乱斗》就是这样一款作品,尽管作为一款动作对战游戏,它本身就有着极高的质量,但倘若失去任天堂以及一众第三方角色的魅力加持,它绝对无法达到现在的高度。
当林克砍向马力欧,当西施惠和皮卡丘同台竞技,当吼姆拉对上修尔克......谁会不想看看卡比吃掉小鱿鱼会变成什么,又有谁能拒绝克劳德、勇者、Joker为RPG第一男主大打出手?
诚然,大乱斗是一款非常硬核,有着极高操作上限的作品,高手玩家的对局极具观赏性。但3466万的销量中,核心玩家能有一个零头都是非常可怕的数字了,更多玩家享受的,还是任天堂角色之间的乱斗带来的乐趣。
马力欧卡丁车Wii
3738万 Wii
《马车》的诞生,在赛车游戏中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具赛」赛道。
但其实最初的《马车》并没有那么容易上手,从SFC首作,到N64、GBA和NGC,前面四款游戏甚至没突破千万销量。
而随着3D游戏进入新时代,从NDS和Wii版本开始,《马车》不仅有了更清澈的画面效果,最关键是手感更加现代化了。
大幅提升的操作手感,更宏大精致的赛道,以及体感玩法的加入,让《马力欧卡丁车 Wii》这一个版本一举突破3738万,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任天堂平台的全民游戏之一。
NDS版则比Wii版稍早一些发售,销量也达到了恐怖的2356万,每6位玩家中就有一个人买了NDS马车。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
4585万 NS
前面几款游戏,从NS入坑的玩家也许不太熟悉,只听说过它们的续作。但NS的《动森》想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其实早在NS之前,《动森》在国外就已经广受好评。但由于平台和语言限制,这个系列在国内一直都是小圈子里的神作。
但凭借着清新可爱的设计,首发自带官方中文,自由度极高的可创作内容,以及如今互联网传播的高度便捷,NS版《动森》一经发售,便火遍了大街小巷(鲈鱼便频繁登上了玩家们的餐桌)。
那个时候,从NS玩家,到美妆、时尚博主,再到美食、科普博主,甚至许多大型机构都靠着动森火了一把。而这一切靠的全是玩家们对这款游戏自发的热爱,任天堂甚至没有在国内打广告,说它是「国内游戏史上最强自然流量」毫不夸张。
同样的,无论是在日本还是欧美,本作的讨论度也高到离谱,仿佛全世界只有《动森》这一款游戏。
其实如果不是在内容上的缺失、后续更新的迟缓(疫情影响了开发,也没办法),或许本作的销量还能高出一大截。
俄罗斯方块(1989年)
4300万 GB+FC
或许你很难想象,《俄罗斯方块》这样一款「小游戏」,竟然能在任天堂销量榜上排名第6。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特指的是任天堂给GB和FC红白机开发的《俄罗斯方块》,是这两个平台销量的总和。
任天堂和《俄罗斯方块》之间的故事也是一场传奇,细说下来得写成万字长文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建议查找视频观看。
简而言之就是,当初任天堂拥有游戏机平台的《俄罗斯方块》版权,因此给自己即将上市的GameBoy掌机制作了一款,并将它作为GB在美国的首发游戏。
那时候人们的娱乐方式哪有今天这么多样,掌机上能有《俄罗斯方块》这样好玩刺激,又无穷无尽的游戏,自然是卖爆了!
至今仍有不少玩家,会在空闲时打开《俄罗斯方块》,享受一局紧张刺激的游戏。
Wii Fit(含Plus)
4380万 Wii
NS的《健身环大冒险》利用「健身环」这个奇思妙想的外设,成功地将运动和RPG游戏融合在了一起。
但其实早在2007年,《Wii Fit》就已经实现了其中的运动部分。
《Wii Fit》同样有一个专属外设,叫做「Wii平衡板」。看上去就像一个电子秤,使用起来也是如此,玩家需要踩在上面,平衡板可以检测玩家的体重,以及两脚的受力大小。
游戏包含了大量的运动项目,包括瑜伽、平衡训练、有氧运动等等。其中有些是玩家双脚站在平衡板上,有些则是一只脚踩在上面,还有些甚至需要坐在平衡板上。
每天运动完之后,也同样会有运动量的计算,并且由于平衡板自带体重秤功能,玩家几个月玩下来的体重变化也会被记录在游戏中,这一点实在是如今的《健身环》所不能及的。
后来本作还推出了Plus版本,增加了更多运动项目。二者合计共售出了4380万套的恐怖销量,真正是做到了「把健康带进千家万户」。
宝可梦 红/绿/蓝/皮卡丘
4752万 GB
一款开发几近烂尾的游戏、一款被许多人瞧不上眼的游戏、一款......不,是两款。
《宝可梦》的诞生颇具传奇色彩,在得到「游戏之神」宫本茂的指点,做成双版本后,游戏虽然没能大红大紫,销量上也勉强还过得去。
只是谁也没想到,因为一个bug,让它的销量一路高歌猛进,在全球卖出了4752万套,并在后面二十多年中,一路成长为世界第一IP。
后来的每一作宝可梦,虽然都有极佳的商业成绩,每一代正统作品销量都在千万以上,但是再也没出现过能够比肩初代四色的作品。
超级马力欧兄弟
5800万 FC+后续移植
在许多不了解游戏的路人眼中,现在的游戏就是各种手游和网游,但如果你试图向他们解释什么是游戏机和单机游戏,或许「就像马里奥一样的那种」就是最简单明了的回答。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超级马力欧兄弟》就是电子游戏最经典的符号。即使不玩游戏,但只要说起「马里奥」「超级玛丽」,许多人脑海里都会蹦出那个经典的「1-1」(第一个世界第一关),也就是下面这张图:
《超级马力欧兄弟》的诞生,标志着游戏行业从濒死的野蛮时代,正式步入了文明时代,并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发展成了今天的模样。
这款游戏不仅仅是成为了游戏行业的基石、游戏设计师的入门必修课,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成为了「电子游戏」这个词的象征,刻入了每个人的记忆之中。
本作后来也登陆了任天堂每一代游戏机,以实体卡带或者官方模拟器的形式发售。你也可以在NS上玩到这款游戏。
马力欧卡丁车8
7136万 WiiU+NS
如今NS平台销量第一的游戏,便是《马力欧卡丁车8 豪华版》。虽然这么算可能有些犯规,但一般都会把NS的豪华版和WiiU的原版销量算在一起。而两个平台的总销量,让《马车8》成功来到了任天堂史上第二的位置。
得益于WiiU性能的提升,《马车8》的画面表现力达到了系列巅峰,且不说游戏上瘾的玩法,光是开着车在这个充满任天堂元素的世界中兜风,都是一种享受。
而NS的豪华版,在原版基础上加入了小鱿鱼等角色,并且最关键在于,加入了自动导航功能。这一功能的加入,让本作的上手门槛真正意义上达到了0。
哪怕是从未玩过游戏,哪怕是蹒跚学步的小朋友,哪怕是眼睛都花了的老人,他们不需要思考车怎么前进、怎么拐弯,一切交给电脑控制,只需要专注丢道具即可。
这种人人皆可参与的0门槛,也让本作成为了无数玩家和家庭必备的游戏——或者说,它已经不是一款游戏了,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逢年过节,成为了一种「传统习俗」。这样的游戏,销量不高就怪了!
Wii运动
8290万 Wii
许多人说,《Wii运动》因为当年在美国和Wii主机捆绑销售,因此这个销量其实水分很足。
但作为一款掀起了交互革命的游戏机,《Wii运动》和Wii主机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缺了对方都难以成功。你很难说当年的消费者,究竟是为了买Wii主机而被捆绑了《Wii运动》,还是因为想玩《Wii运动》才买的Wii,就好像许多玩家就是为了《塞尔达》才买的NS。
总之,8290万的销量毋庸置疑。它在游戏历史上排名第四,而前三名依次是《我的世界》(3亿)、《GTAV》(2亿)、《俄罗斯方块》(1亿,EA开发的版本)。这三款都是多平台游戏,而《Wii运动》仅在Wii一个平台发售,足见其魅力之恐怖。
尽管本作存在一些判定问题,内容量也不算多,但体感革命性的交互方式,还是让无数玩家为之着迷,甚至改变了对游戏、游戏机的看法——游戏并不都是打打杀杀,它也可以对身体有益,对健康有帮助。光是改变了社会对游戏看法这一点,《Wii运动》就可谓是功德无量。
在这款游戏掀起的体感浪潮后,任天堂再也没有游戏接近这一纪录,即使是离得最近的《马车8》,在双平台加持下也仍有1000万差距。除非任天堂再把《马车8 豪华版》带上DLC「新增赛道通行证」打包到Switch2上接着买,否则这1000万的差距也已经是不可能赶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