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与火之歌》谈图腾文化
从《冰与火之歌》谈图腾文化
《冰与火之歌》中的家族族徽,不仅是视觉上的象征,更是图腾文化的体现。从西方的奇幻世界到东方的神话传说,图腾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贯穿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
你看过乔治•马丁的奇幻巨作《冰与火之歌》吗?或者根据小说改编的美剧《权力的游戏》呢?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位高权重的拜拉席恩家族、勇敢善良的史塔克家族、企图谋取王位的坦格利安家族、有着不可告人秘密的兰尼斯特家族等等,合奏出一曲冰与火之歌。
这些家族都有自己的族徽:拜拉席恩家族的族徽是鹿,史塔克家族的族徽是冰原狼,坦格利安家族是龙,兰尼斯特家族是狮子。
《冰与火之歌》旗帜与族徽
鹿
拜拉席恩家族
狼
史塔克家族
龙
坦格利安家族
狮
兰尼斯特家族
族徽是图腾文化的一部分。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图腾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图腾文化的核心是图腾观念,图腾观念激发了原始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步滋生了图腾名称、图腾标志、图腾禁忌、图腾神话、图腾艺术等,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绚丽多彩的图腾文化。
虽然是奇幻小说,但《冰与火之歌》并非凭空虚构,无中生有,实际上,在中世纪发生过一场与“冰与火”世界里极其相似的王国战争。交战双方兰开斯特家族的纹章是红玫瑰,约克家族的纹章是白玫瑰,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玫瑰战争”。可以看出,图腾文化在西方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那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图腾呢?我们从神话说起: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说的是简狄外出行浴,有玄鸟遗卵,简狄吞之,因孕生契。契就是商的始祖。《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说的是姜嫄外出游玩,脚踏巨人的足迹而怀孕,后来生下了后稷。后稷就是周的祖先。
20世纪以来的神话研究中,多有学者运用图腾学说诠释这些感生神话,或以之为中国上古各氏族、部落均有自己的图腾的主要证据。著名神话学家袁珂说:“感生神话是古已有之的……它们往往又是和图腾崇拜联系着的,认为所感而生某祖的事物就是某族的图腾。”
我们再看禹娶涂山女的神话故事:
有九尾白狐,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证也。”
李剑国先生据此认为“神话所反映的乃是涂山氏是以狐为图腾的”。
九尾白狐是预示帝王兴起、皇室子孙蕃息、天下太平的瑞兽,最早见诸战国中晚期的《田俅子》。但书上是这么说的:“殷汤为天子,白狐九尾。”说明在战国时期,九尾白狐是被视为商汤兴起的符瑞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战国流行的五德终始学说认为,黄帝、禹、汤、文王依五德代兴,上天会显示相应的符瑞。汤以金德王,其色尚白,九尾白狐的毛色正与此合,故以其作为商汤兴起的符瑞之一。而禹以木德王,其色尚青,九尾白狐与禹并无直接关系。
那九尾白狐又是怎么和大禹联系到一起的呢?
到了西汉末年,刘歆摈弃战国邹衍的旧五德终始说,创立以五行相生为根基的新五德终始说。于五行之序中,禹为金德,汤为水德。九尾白狐已然成为天命在禹、夏之将兴的祥瑞。至此,九尾白狐意象与禹被汉人捏合到了一起。
由此可见,禹娶涂山女神话是在新五德终始说下形成的,神话中的“九尾白狐”意象是汉人重新构建古史系统的结果,根本不具有禹或涂山女氏族图腾的意义。
举一反三,以图腾学说诠释上述感生神话也是不妥的。顾颉刚先生曾指出,纬书作者“用了五行相生的系统来支配感生说”。再比如,尧以火德王,火色赤,故关于尧的感生神话称庆都“与赤龙合昏”生尧;朱宣和禹以金德王,金德王者其色尚白,故在两人的感生神话中,前者强调女节“生白帝朱宣”,后者说“禹白帝精”;汤以水德王,水色黑,故汤的感生神话称扶都“感黑帝生汤”。如此等等,可见明显的捏合与造作之迹。因此,有学者说这些神话是“文明神话,而且应该承认它是文明时代的知识分子所(自觉)造作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