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葡糖浆:隐藏在饮料中的健康杀手
果葡糖浆:隐藏在饮料中的健康杀手
果葡糖浆,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甜味剂,因其成本低、甜度高、易发酵、保质期长等优点而被大量使用。然而,这种看似普通的调味剂,却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什么是果葡糖浆?
果葡糖浆是一种通过酶解法从玉米淀粉中获得的甜味剂,因为既有葡萄糖又有果糖,所以取名为果葡糖浆。它诞生于1970年,从那时起,它就让美国人的健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肥胖率,就从13%增长到了40%;痛风发病率从3%增长到9%;糖尿病发病率更是从1958年的不到1%增长到了2015年的7.4%。
果葡糖浆的危害
几十年里,果葡糖浆一直引发学术界的激烈讨论,关于果葡糖浆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类研究报告层出不穷,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脂肪肝
肝脏作为唯一能代谢果葡糖浆的器官,约有20%的葡萄糖也是在肝脏中代谢的。如果同时摄入果葡糖浆和葡萄糖,大部分果葡糖浆就会变成脂肪储存起来,进而增加脂肪肝的风险。《Dietary Fructose and Glucose Differentially Affect Lipid and Glucose Homeostasis》研究显示,相比于不喝饮料的人,那些每天喝一杯含果葡糖浆饮料的人,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要高出55%。
糖尿病
在脂肪肝形成后,尤其是伴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人体的血脂代谢就会出现异常。这时就会诱发胰岛素抵抗,因此罹患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2009年,美国研究人员就证实了这一说法,研究显示在各项指标均相同的情况下,果葡糖浆比白砂糖更容易引发胰岛素抵抗。
痛风
美国波士顿大学附属医院曾做过一项相关实验,这项研究涉及4.6万名受试者,跨度长达12年。结果显示,每周喝5-6次含果葡糖浆饮料的人,罹患痛风的概率要比不喝的人高出29%;每天至少喝2次含果葡糖浆饮料的人,这个概率则上升到85%。这是因为果葡糖浆是在肝脏内代谢的,代谢过程中果葡糖浆会让肝脏一直消耗腺苷三磷酸,并形成大量的AMP。AMP在经过脱氨酶形成次黄嘌呤苷酸,随后慢慢转化成次黄嘌呤和黄嘌呤,最终分解成尿酸。与此同时,果葡糖浆还会抑制肾脏排泄尿酸。
如何避免摄入过多果葡糖浆?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些东西虽然吃起来没有很明显的甜味,但这并不代表这些食物中就没有果葡糖浆。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唾液淀粉酶是不同的,因此对于甜味的感知度上也存在很大差异。说得直白点,就是我们想要通过是否有甜味来判断有没有添加果葡糖浆是不靠谱的。在生活中想要避免摄入过多果葡糖浆,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看配方表
我们在选购食物时,尽量留意配料表,正规的商品都会标明配方,同时也会标明是否含有果葡糖浆。虽然有些商品写着无糖,但我们也不能大意,因为有些无糖商品可能只是没有蔗糖或者果葡糖浆,但可能有阿斯巴甜、甜蜜素和安赛蜜等甜味剂,过量摄入对身体依然有害。
买奶茶时尽量少糖
果葡糖浆有个很重要的用途,就是用于奶茶等调制饮品。所以我们平时买奶茶时,尽量选择少糖,当然奶茶最好还是少喝点。
多吃天然食品
如果真的很喜欢吃甜食或者喝饮料,建议最好多吃水果和鲜榨果汁等天然食品。水果等天然食品中虽然也含有果糖,但是果糖含量要比饮料和奶茶等低很多。就以100g水果为例,其果糖含量大概1-5g;而100毫升的可乐,其糖含量已经超过了10g。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我们不断在科普,但奈何科普的速度永远赶不上商人们“创新”的速度。这些年里,各种糖不断诞生,除了果葡糖浆,还有葡萄糖浆、麦芽糖、甜蜜素等等...而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去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