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SSR超級稀有!來自空島的迷霧翼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SSR超級稀有!來自空島的迷霧翼龍

引用
1
来源
1.
https://case.ntu.edu.tw/blog/?p=43845

近日,英国科学家在苏格兰天空岛发现了一件保存完好的侏罗纪中期翼龙化石,这是全球仅有的四件侏罗纪中期翼龙化石之一,也是首次在欧洲发现此类化石。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翼龙化石记录的空白,更为理解翼龙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翼龙是一群在天上翱翔的远古爬行动物,虽然现在已经灭绝,但幸运的是,化石保存了这些古老动物的骨骼,使科学家能够通过古生物研究来了解翼龙的形态结构和演化。最近一项来自英国团队的研究,在苏格兰发现了一个侏罗纪中期新属新种的翼龙化石——伊凡斯迷雾翼龙(Ceoptera evansae),是全球仅有的侏罗纪中期翼龙化石四件之一,也是欧洲的首次发现。这项研究不仅填补了侏罗纪中期翼龙化石记录的缺失,对于翼龙早期演化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


图1:发现于侏罗纪中期相当罕见的新属新种——伊凡斯迷雾翼龙(Ceoptera evansae)复原图。来源:Mark Witton绘制(参考文献1)

远古的天空霸主

翼龙(Pterosaur)是一群古老且会飞的爬行动物(对,不是恐龙[注一]),他们的出现可以追溯至三叠纪(Triassic)晚期,直到距离我们最近的第五次大灭绝,也是著名的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K-Pg灭绝),就消失在地球生命历史上。虽然现在已看不见这些神秘的飞行爬行动物,很幸运地,化石就像时间暂停一般,保存这些至少距今6600万年前远古动物们的骨骸,使科学家们能够透过古生物研究,了解翼龙的骨骼形态、解剖构造和物种丰度等,更进一步推敲翼龙生态与演化中的秘密。

目前的分类学研究成果,翼龙这一个大类群有三个主要的形态类型:生存于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晚期,属于较早期、非单系群的喙嘴翼龙类(rhamphorhynchids);翼手龙类(pterodactyloids)则是一群在演化上具高度多样性的大类群,生存在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末期;另外,生活于侏罗纪中晚期、介于上述两个分类群之间的单窗孔翼龙——达尔文翼龙类(darwinopterans)。然而,大多数翼龙化石都是从一些特殊的地层与地点中发现,全球分布相当不均匀也不规则,科学家们对于翼龙的演化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尤其是达尔文翼龙这群体生存于侏罗纪中期的翼龙,其化石超级罕见且大多不完整,因此“早期”翼龙是如何演化的至今更是不清楚。

达尔文翼龙类新成员、诞生!

就在最近(2024年2月),英国科学家Martin-Silverstone等人的研究团队在苏格兰天空岛(Isle of Skye)挖到一个保存相当完整的部分翼龙化石,而且还是侏罗纪中期这个相当罕见的层位,截至目前为止,侏罗纪中期的翼龙化石全世界仅有的四件,而这件是第一件在欧洲所发现的珍贵标本,发表在《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国际期刊。


图2:伊凡斯迷雾翼龙(Ceoptera evansae)模式标本(上)编号NHMUK PV R37110以及断层扫描的化石骨骼(下)。来源:参考文献1

这一个标本整体呈现一个立体结构,包含分离开的三个区块,由于化石错落交叠于母岩之中,且化石们尺寸相相对小而复杂,清修化石恐怕不是很容易且危险(对标本而言),研究团队因而以微米级电脑断层扫描(µCT scanning)的方式,来解构这一件神秘的翼龙标本(如图2)。


图3:伊凡斯迷雾翼龙(Ceoptera evansae)化石保存范围(上)与骨骼复原(下)图。来源:Mark Witton绘制(参考文献1)

标本包含单一个体的部分骨骼,包括肩部、胸骨、前肢(翅膀)、骨盆、腿部和脊椎(如图3),此外,特殊的形态让他从目前已知的翼龙类脱颖而出,例如:喙骨上有著发达的狭长波浪盘状突出特徵等,因此研究团队认定他是达尔文翼龙类的新属新种,命名为Ceoptera evansae。属名中Ceo-唸作"ki-yo",是苏格兰方言中“迷雾”的意思,也是指化石发现地天空岛(又被称作迷雾之岛),而-ptera是拉丁文的“羽翼”;种小名evansae则是致敬为天空岛的学术发展贡献良多的古生物学家Susan E. Evans教授,这个翼龙新成员的中文可称之伊凡斯迷雾翼龙。

重写翼龙类演化史的前半段

在亲缘关系的分析下,作者也表示这一件迷雾翼龙(Ceoptera)化石是翼龙早期演化(侏罗纪中期)历程中相当惊喜又重要的发现,因为这段时期翼龙类化石很少且大多来自单一区域(中国),过去认为翼龙类群的高度多样性是侏罗纪后期才大量发生,而这一件来自英国侏罗纪中期的迷雾翼龙新发现,显示三叠纪末期的灭绝事件似乎对翼龙们的影响较小,大多数的类群倖存到侏罗纪早期,甚至发展出各式不同形态的翼龙并广佈全球!

此外,作者提及侏罗纪晚期,翼龙类已具备高度多样的同时,鸟类祖先也似乎正要发展出多样性,提出这时期飞行动物群(例如:翼龙与鸟类祖先)可能是共存而非竞争关系的假说,并至少持续1,500万年。当然,未来还需要针对翼龙类和鸟类的形态空间占有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及更多基础研究工作,才能尝试回答远古领空的居民们究竟是“共存”还是“竞争”这个大哉问。

注释

注一:恐龙目前的定义是“现生麻雀与灭绝三角龙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一听到这个定义时,或许或觉得很混肴、甚至会感到反直觉,但事实上这是相当直接了当的。(出自 Stephen L. Brusatte 在 2012 年出版的《Dinosaur Paleobiology》教科书。原文:Dinosaurs are defined by scientists as ’’members of the least inclusive clade containingTriceratops horridusandPasser domesticus(the living house sparrow)’’. At first this definition may seem confusing, and perhaps even counterintuitive, but in fact it is quite straightforward.)

参考文献

(Visited 1,021 times, 1 visits today)

本文原文来自台湾大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