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之乱——《洛阳都城史话·东汉卷》之30
董卓之乱——《洛阳都城史话·东汉卷》之30
董卓之乱是东汉末年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汉朝的命运,也给洛阳这座千年古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本文将详细讲述董卓如何从一个边疆将领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以及他如何实施暴政,最终导致洛阳城的毁灭。
洛阳城经历了这场血雨腥风之后,非但没有安定下来,反而迎来了洛阳建城史上空前的灾难。
就在宦官与外戚火并的当晚,董卓远远地看到火光,急忙引兵向洛阳进发。天尚未亮,董卓的军队到达城西,听到天子被劫持到北邙山的消息后,董卓立即前往北邙山迎驾。少帝刘辨早就被吓傻了,看到董卓的军队到来,只是一个劲地哭泣。董卓跟他说话,他都无法回答。董卓没有办法,只好问皇帝旁边的陈留王,陈留王虽然年轻,但这会儿反而很镇静,三言两语就将最近发生的事情告诉董卓。董卓自以为和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同族,陈留王是董太后养大的,不禁对陈留王心生好感。
起初董卓进洛阳城时没带多少兵,骑兵和步兵加起来也不过三千人。他担心自己兵少镇不住局面,于是连续四五天都是夜晚将部队悄悄带出城,早上再大张旗鼓地进城。这样,人们还都以为董卓的部队在源源不断地到来呢。后来他夺取了何进和何苗的部队,接着又让吕布杀了执金吾丁原,将丁原的部队吞并过来。至此,董卓彻底控制洛阳城的局势。不久以后,董卓就挤走了司空刘弘,自己取而代之。
中平六年(189年)九月甲戌,董卓召集公卿大臣。在朝堂之上,董卓摇头摆尾地说道:"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庙,没有资格担任天下的君主。为国家和汉室江山着想,我想效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的故事,废掉少帝,改立陈留王为天子。大家以为如何?"事起仓促,公卿们错愕不已,整个朝堂鸦雀无声,无人敢于应答。董卓一看局面对自己有利,就进一步大声说道:"当年霍光定策废黜昌邑王的时候,田延年手按宝剑,有胆敢反对者,死无赦。今天有谁胆敢阻挠国家大计,一律军法从事!"朝廷公卿无不胆战心惊,独有尚书卢植愤而答道:"过去太甲暗弱不明,昌邑王胡作非为,所以才会有伊尹、霍光之事的发生。如今天子年少,即位不久,并没有什么失德之处,与前代之事不同,不能妄加比附!"董卓闻言大怒,因为忌惮卢植也是当世名臣,没有对卢植下手,罢朝而还。第二天,董卓也不再与百官商议,胁迫太后以少帝办理先帝丧事不尽心、个人威仪不够为借口废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他就是汉献帝。接着董卓又追究董太后的死因,说何太后迫害董太后,致使董太后死于非命,应当追究何太后的责任。于是何太后被囚禁于永安宫,不久就被董卓杀害。
几天后,董卓给太尉刘虞一个大司马的虚衔,自己出任太尉,同事兼任前将军一职,还加封自己为郿侯。为了收买人心,董卓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等一起上书朝廷,要求为陈蕃、窦武以及所有党锢中人平反,追认陈蕃等人的爵位,选拔任用党人子孙。紧接着,董卓就加封自己为相国,享受"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礼遇。董卓的母亲也被封为池阳君,越礼配备家令和家臣,地位与公主相当。同时,董卓又封弟弟董旻为左将军,封雩侯,另外还封自己年幼的孙女为谓阳君。更有甚者,董卓小老婆们刚生的婴儿一概封侯,在襁褓之中便穿上了高级官员的服装。
东汉承平近二百年,当时洛阳城中非常富庶,富家大户鳞次栉比,达官显贵庐舍相望。董卓放纵士兵在城中公开抢劫、强奸,称之为"搜牢",搞得洛阳城中人人自危。在何太后下葬的时候,打开了汉灵帝的文陵,文陵中的陪葬品被董卓洗劫一空。董卓还奸淫公主,霸占宫女,滥施淫威虐刑,睚眦小怨必置人于死地而后快,群臣都战战兢兢。
董卓还纵容军队到城外洗劫百姓。当时阳城县(今河南登封市)的百姓正在乡社集会,突然之间董卓的贼兵赶到,如虎入羊群,一阵砍杀,血流成河,然后把男人的首级砍下挂在车上,把妇女和百姓的财物全都抢回兵营,呼噪而还。董卓还下令销毁五铢钱,另外铸造小钱,把洛阳和长安的各种青铜器物都搜集起来铸成钱币,结果导致物价飞涨,一石谷子就要数万钱。
在进行惨无人道的杀戮和劫掠的同时,董卓还在玩弄着收买人心的把戏。他掌权后,积极选拔任用被宦官们陷害的名士,吏部尚书汉阳周珌(bì)、侍中汝南伍琼、尚书郑公业、长史何颙(yóng)等都被举荐到朝廷,尤其是处士荀爽,短短数十天就位居司空。被党锢之祸牵连的陈纪、韩融之徒,都被任为列卿。还以尚书韩馥为冀州刺史,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孔伷(zhòu)为豫州刺史,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董卓自己的亲信只是掌握军权,并没有能够担任显赫要职。但是这些名士并不为董卓所用。韩馥等到任以后,与袁绍之徒十馀人各兴义兵,同盟讨伐董卓,而伍琼、周珌在朝廷暗为内应。
早在汉灵帝末年,黄巾军余部就再度起兵,转战河东、太原等地,很快发展到十多万人。董卓派部将中郎将牛辅讨伐黄巾军,但是却铩羽而归;而且听说东方诸侯纷纷起兵,直奔洛阳而来,于是就毒死了弘农王刘辨,准备迁都长安。董卓召集公卿讨论迁都,伍琼、周珌据理力争,董卓勃然大怒,说道:"我刚入朝的时候,你们劝我要任用贤人,结果我任用的人都起兵反叛。你们出卖我董卓,就不要怪我董卓无义了!"于是董卓就杀了伍琼、周珌,满朝公卿再也没有人敢于反对董卓的提议。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正式下令迁都长安。在离开洛阳之前,董卓对洛阳进行了彻底的洗劫。几乎所有的富户,都被董卓以各种罪名抄家,被董卓所杀的不可胜数。董卓西迁,还将洛阳城中及附近的百姓全部挟持到长安,扶老携幼,饥寒交迫,匪兵棍棒交加,沿途倒毙者布满沟壑。为了彻底打消人们的眷恋,董卓对洛阳城进行了彻底的焚毁,无论是皇宫、政府,还是百姓民居,一概付之一炬,方圆二百里之内,几乎所有的房屋都被董卓焚烧殆尽,连鸡犬都已绝迹。董卓还派吕布发掘了东汉的帝陵和公卿大臣的坟墓,墓中所藏都被洗劫。为了恐吓百姓,他下令将俘获的敌人用布缠起来,淋上猪油,然后从脚上点火,活活烧死。
在经历了董卓的肆意践踏之后,都城洛阳数百年繁华消泯于缕缕烟尘中,古城变成了一片废墟。放眼望去,满目凄凉。曹操的《薤露行》表达了人们对董卓之祸的哀痛和愤恨之情:"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曹操集》第5页,中华书局1959年版)
经此一劫,洛阳城繁华不再。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天下陷入空前的军阀混战之中。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逃回洛阳,洛阳城中已经很难找到一处像样的住所了,"是时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间"。(《后汉书》第379页)于是,控制了朝权的曹操就把汉献帝迁往许昌(今河南许昌市)。一直到建安后期,曹操才开始从新经营洛阳城。最后曹操也死在洛阳城中。洛阳城元气的真正恢复,则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以后的事情了。
本文原文来自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