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赏析:山水之美和离别之情
王维《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赏析:山水之美和离别之情
王维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赢得了“诗佛”的美誉。他的山水田园诗,更是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赏析王维的《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领略他笔下的山水之美和离别之情。
诗作原文及写作背景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
王维
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
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
故人不可见,河水复悠然。
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公元726年夏,王维前往长安途径黎阳,被黎阳的自然风光所吸引,生出了退隐之意,于是便在黎阳滨水定居。然而,好景不长,729年秋,王维因故需前往长安,与好友丁三在黎阳渡口话别。王维乘船渡河到达滑州,望着隔河相望的黎阳,心中涌起对丁三和黎阳的深深思念,遂成此诗。
诗作赏析
首联“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诗人以“隔河”为起笔,描绘出了一幅隔河相望的画面。诗人站在滑州,远眺黎阳,只见一片郁郁葱葱的桑柘林,点缀在黎阳河畔,展现出黎阳山川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为下文引出对丁三的思念之情做了铺垫。
颔联“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诗人通过“望望”这一叠词,生动地表现出自己与黎阳渐行渐远的情景。随着船只的行驶,黎阳的山川逐渐消失在云烟之中,只留下一座孤峰,孤独地矗立在远方。这里的“孤峰”不仅指现实中的山峰,更象征着诗人与丁三分别后的孤独与寂寞。
颈联“故人不可见,河水复悠然”,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丁三的思念之情。“故人不可见”直接道出了诗人的无奈与感伤,而“河水复悠然”则通过描写河水的悠然自得,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深沉而动人。
尾联“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诗人笔锋一转,写到了丁三在黎阳的政绩。虽然与丁三分别,但丁三在黎阳的政绩却远播四方,时常在行路人的口中传颂。这里,诗人通过对丁三政绩的赞美,表达了对丁三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丁三的思念与祝福。
后代评价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作为王维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历来受到后世文人的高度评价。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评价王维的诗:“右丞五古,源出于陶,而格调天然,一字不可易。”这句话用来评价《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同样适用。诗中的山水描绘清新自然,情感表达真挚深沉,确实达到了“格调天然”的境界。
练习题
选择题
下列对《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通过描绘黎阳的自然风光,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
B. 颔联通过“望望”这一叠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与黎阳渐行渐远的情景。
C. 颈联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丁三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河水悠然自得的羡慕。
D. 尾联通过赞美丁三在黎阳的政绩,表达了对丁三的敬仰之情和思念之意。
答案:C
涉及知识点:对比手法、情感表达
解析步骤:
选项A分析的是首联的作用,正确指出了首联通过描绘黎阳的自然风光,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符合诗意。
选项B分析的是颔联的表现手法,正确指出了“望望”这一叠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与黎阳渐行渐远的情景,符合诗意。
选项C分析的是颈联的对比手法和情感表达,但错误地指出诗人对河水悠然自得的羡慕。实际上,颈联中“河水复悠然”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而非表达羡慕之情。
选项D分析的是尾联的内容和情感,正确指出了尾联通过赞美丁三在黎阳的政绩,表达了对丁三的敬仰之情和思念之意,符合诗意。
解析题
请简要分析《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中诗人是如何表达与丁三分别后的思念之情的。
答案
在《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中,诗人王维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达与丁三分别后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隔河相望的场景,如“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以黎阳的自然风光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深切的离别氛围。这种场景描写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黎阳的熟悉与留恋,同时也为表达与丁三的思念之情提供了生动的背景。
其次,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故人不可见,河水复悠然”。通过对比河水的悠然自得与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丁三深深的思念之情。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再者,诗人通过对丁三政绩的赞美,如“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间接地表达了对丁三的思念。诗人虽与丁三分别,但丁三在黎阳的政绩却远播四方,这既是对丁三才能的肯定,也是诗人对丁三深厚友情的体现。通过这种对丁三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丁三的敬仰与思念。
最后,整首诗情感深沉而真挚,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诗人将自己对丁三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内心变化,从而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解析
本题要求分析诗人如何表达与丁三分别后的思念之情。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到诗人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达这种情感。首先,诗人通过描绘隔河相望的场景和黎阳的自然风光,营造出了离别的氛围;其次,诗人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再者,诗人通过对丁三政绩的赞美间接地表达了对丁三的思念;最后,整首诗情感深沉而真挚,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深刻和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