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机器人扭秧歌的科技“秘籍”
春晚机器人扭秧歌的科技“秘籍”
蛇年春晚,一场由张艺谋导演,杭州宇树科技和新疆艺术学院共同表演的创意融合舞蹈《秧 BOT》令人眼前一亮。这群机器人不仅能够完成复杂的舞蹈动作,还能与真人演员完美配合,展现了中国机器人技术的最新成果。
机器人技术揭秘
这些机器人用到了哪些“黑科技”?零帧起手转手绢、手绢抛出再收回、步伐堪比真人,那是什么黑科技让这些机器人扭出东北范儿?
据悉,依靠高精度3D 激光 SLAM 自主定位和导航、多智能体协同规划、先进组网方案等技术,宇树 H1 不仅能够在舞台上确保精准定位和稳定连接,让动作和队形实现“复制、粘贴”的效果,同时强大的集群协同控制系统让它们能及时随舞台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除了脚下队列的整齐划一,“手上功夫”的灵巧多变更是这次机器人演出的一大亮点。扭胯、挑帘、甩手、摆臂、转手绢,形式丰富而活泼灵动的扭秧歌动作被机器人演绎得活灵活现,而这一切少不了一项“秘密武器”——AI 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的帮助。
此次蛇年春晚登台表演的人形机器人拥有 19 个关节,为了完成转手绢的动作,给每条手臂又额外增加了 3 个,让机器人拥有极高的灵活度和精准度,作为能完成原地空翻的全尺寸电驱人形机器人,宇树 H1 的最大关节扭矩能达到 360 N·m,这帮助它完成许多真人表演者都难以实现的高难度动作。同时,宇树 H1 还配备了 360°全景深度感知技术,就像长了许多双眼睛,能将周围环境看得一清二楚,这为其完成如“转手绢”“丢手绢”等“技术活”提供了强大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此外,技术团队还开发了一套编舞软件控制台,用来教机器人学跳舞、发布控制指令等。
技术应用与展望
这场科技与艺术的跨界盛宴,不仅点燃了大众对机器人技术的热情,也为行业从业者、学生和爱好者提供了深度学习的契机。未来,机器人与 AI 的发展还能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惊喜,我们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