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林:逆风而上,少儿出版的困境与对策
张秋林:逆风而上,少儿出版的困境与对策
2023年,中国少儿出版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少儿图书零售市场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10%。与此同时,低价书、跟风书、盗版书等劣质图书的盛行,更是让整个行业雪上加霜。面对新媒体推流模式带来的挑战,少儿出版从业者应该如何应对?
行业困境:流量变迁与低价书之痛
目前,少儿图书零售市场线上销售占比已超过80%,且流量入口发生迁移。以前流量集中在京东、当当、淘宝等电商平台,而现在则转移到了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这种消费者习惯的改变,使得少儿出版销售格局发生巨变。
从2022年以来,一本没有IP基础的新书上市后,若缺乏流量平台的推流,其他平台很难获得流量。而想要在流量平台推流,就需要了解平台的销售逻辑,包括热点话题、关键词的运用,以及如何制作吸引人的素材等。然而,出版社编辑往往难以及时捕捉这些信息,策划的选题很难跟上新媒体的热点变化。
更令人痛心的是,新媒体推流模式下出现了低价书的乱象。磨铁集团创始人沈浩波曾因某平台将图书低价处理至2折而在朋友圈怒斥该平台。这种低价销售模式不仅让出版社亏损,还导致行业陷入恶性循环。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与抄袭的博弈
流量平台通过用户对视频素材的完播率、点击率、转化率等因素来给素材打分,这导致所有商家都往两个方向卷:一是拼命制作博人眼球的视频和文案,二是无底线降价。这种模式在日常消费品行业或许无可厚非,但用在少儿图书出版身上却有很大问题。
近两年的真实情况是:一旦有一个选题成了爆款,模仿者就会蜂拥而至。有的只是换个书名、调整一下内容就算“新品”,有的甚至直接抄袭。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原创作者的利益,还导致真正的好书失去了获得曝光的机会。
政府调控:保护知识产权是根本
面对行业困境,政府的调控手段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需要重塑良性价格体系,出版机构必须联合抵制无底线的低价销售,积极倡导推动图书价格保护政策出台。其次,从源头管控同质化出版,比如通过CIP批复制度进行把关。同时,出版机构必须联合打击盗版,对盗版行为零容忍。
逆风而上:四个“转变”与三个“重新”
作为出版人,即使市场再难,也要坚守阵地,做优秀的童书、做符合流量时代的优质童书。具体来说,出版社应该做到四个转变:
- 选题上由闭门造车向拥抱大数据分析转变
- 内容上由编辑团队向编创团队转变
- 营销上由发行团队向营销团队转变
- 渠道上由渠道定制向终端定制转变
从产品运营的角度来看,出版社更应该做到三个“重新”:
- 重新认识作者:科技早已重塑了“作者”的边界,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以团队而非个人的身份出现。
- 重新经营用户:要从关注销量转向关注用户评价,尤其是不同渠道的用户评价。
- 重新建立渠道连接:围绕单品,通过互联网平台与用户建连,让有建议、有创意、有意愿的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营销推广和升级迭代中。
总之,少儿出版长路漫漫,在这个艰难的时刻,需要我们出版人打破桎梏、开拓创新,适应这场时代的变革。不拘泥于小节,不局限于眼前,不着迷于小利,用未来的眼光来规划今天的儿童出版。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