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防群治筑基石,安全屏障共守护
群防群治筑基石,安全屏障共守护
为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组织促进社区稳定的基础性作用,面对社区治理中日益复杂的挑战,城关派出所宁和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辅警积极创新思路,依托基层党组织,优化社区警务团队建设,发动治保会群防群治力量,通过强化组织引领、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工作机制、法官+律师赋能社区治理、凝聚新力量等系列措施,为社区的平安建设增添群防群治生力军,为居民创造更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依托基层党组织,优化社区警务团队建设
为高效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社区民警组建由辅警、网格员、禁毒专干、治保会成员及治安积极分子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社区警务团队。社区民警进班子,担任社区副书记,与社区党组织紧密融合,形成了“警民联动、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通过落实每周与社区书记、治保会主任的见面制度,及时分析风险隐患、了解社情民意、通报治安情况,制定防范措施,有效提升了社区治安防控水平,不仅解决了团队工作中的沟通不畅问题,还极大地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社区群防群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法官+律师,法律培训赋能社区治理
邀请法官授课,提升法律素养。针对社区中常见的邻里纠纷、债务纠纷、物业纠纷等民事纠纷,社区民警积极邀请永宁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的法官为社区警务团队和治保会成员讲解民法典相关法律基础知识。通过法官的专业讲解,团队成员不仅加深了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把握,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提升了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
引入律师资源,提供法律咨询。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社区民警邀请驻社区律师为治保会成员提供法律咨询,律师通过开展法律讲座等形式,为社区居民解答法律疑问,提供法律援助,有效维护了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律师的参与还促进了社区警务团队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增强了社区居民对社区警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凝聚新力量,助力保平安
为了进一步拓展社区警务团队的力量来源,宁和社区治保会积极吸纳美团外卖员等新业态从业人员作为治保员。外卖小哥在送餐过程中能够“顺路”排查小区、楼道内的安全隐患,成为社区治理的“流动信息员”、“平安巡视员”、“文明宣传员”,外卖员的参与增强了社区治安防控的力量,提高了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覆盖面。外卖小哥利用送餐进小区、进营业房、进居民楼的便利条件,及时发现并上报安全隐患和违法线索,通过“顺眼”发现、“顺嘴”提醒的方式,向居民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这种深度融入社区的服务方式,使得社区警务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服务群众。
常态化治安巡查,护航平安生活
加强夜间巡逻,守护居民安宁。针对小区内停车位紧张、夜间易发生拉车门盗窃等治安问题,社区巡防队积极开展夜间巡逻工作,通过加强巡逻力度和频次,及时发现并处置各类治安问题,有效遏制了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同时,夜间巡逻还起到了震慑作用,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开展隐患排查,筑牢安全防线。除夜间巡逻外,社区民警组织治保会深入小区、营业房、步行街等重点部位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细致排查。通过隐患排查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消除了社区内的安全隐患,为居民创造了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居住环境。
“五防”宣传进小区,筑牢平安防护网
普及安全知识,增强防范意识。为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治保会定期开展“五防”宣传进小区活动。在活动中,治保会成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讲解法律法规等方式,向居民普及防盗、防骗、防毒、防矛盾纠纷、防治安灾害事故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并结合实际案例,向居民讲解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特点和手法,引导居民提高警惕性,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引导依法办事,化解矛盾纠纷。在“五防”宣传活动中,治保会积极引导居民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纠纷靠法。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提供法律咨询等方式,帮助居民了解法律程序和法律途径,鼓励居民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治保会成员积极参与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通过耐心劝解、法律宣讲等方式,成功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下一步,城关派出所宁和社区警务室依托基层党组织创新群防群治工作方法,延伸治保会工作触角,挖掘基层群防群治资源转化为公安新质战斗力,社区治安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