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欧洲史笔记157 :俄罗斯的崛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欧洲史笔记157 :俄罗斯的崛起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17/21/63834579_1147006254.shtml

俄罗斯的崛起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历史过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与拜占庭帝国的特殊关系。从伊凡三世时期的军事扩张到与拜占庭帝国的联姻,再到后来的对外扩张,俄罗斯逐渐确立了自己作为拜占庭继承者的地位。这种意识形态不仅影响了俄罗斯的内部文化认同,还影响了其对外政策,甚至在今天俄乌战争中仍能看到其深远影响。

1、早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前,奥斯曼帝国已经在巴尔干半岛取得了显著的军事胜利,包括征服保加利亚、希腊和塞尔维亚,并占领了匈牙利王国的南部地区。看上去奥斯曼帝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意大利了,这引发了欧洲基督教世界的极大担忧。

2、教皇保罗二世因此寻求新的盟友来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扩张。教皇保罗二世将目光投向了北方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此时,伊凡三世(1462—1505年在位)通过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手段,逐步统一了东北罗斯地区。他吞并了雅罗斯拉夫尔公国、罗斯托夫以及强大的诺夫哥罗德公国等,最终将这些地区纳入莫斯科公国的统治之下。

3、伊凡三世还通过与克里米亚汗国签订互助条约,逐步削弱了金帐汗国对俄罗斯的控制,并最终在乌格拉河对峙中结束了蒙古的“桎梏”。

4、伊凡三世通过颁布全国统一的法典,固定了封建主的特权,并加强了中央集权。他还通过政治手段削弱贵族的权力,将反对派贵族和富商迁至莫斯科城郊,没收其土地分给自己的臣属。

5、鉴于此,保罗二世提议让伊凡三世娶拜占庭帝国的末代公主索菲娅。通过这场婚姻,伊凡三世将与拜占庭建立联系,这种联姻不仅可以加强莫斯科大公国的地位,还可以激发其对抗奥斯曼帝国的动机。

6、这场婚姻的影响超出了保罗二世的预期。索菲娅的后人立即自称“沙皇”,并以拜占庭帝国的继任者自居。这种文化和宗教上的继承使得俄罗斯在政治制度和宗教仪式上模仿拜占庭,并将自己视为东正教的保护者。

7、这种以拜占庭继承者自居的意识形态不仅影响了俄罗斯的内部文化认同,还影响了其对外政策。这种意识形态在后来的俄罗斯对外政策中表现为一种扩张主义和保护东正教信仰的使命感。

8、在随后的400年里,俄罗斯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爆发了十次战争,主要围绕着黑海出海口、巴尔干地区以及高加索地区的控制权展开,俄国在这些战争中逐步扩大了其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和领土。这些战争导致俄罗斯帝国的领土扩张,尤其是在黑海和巴尔干地区,对奥斯曼帝国的生存空间造成了严重挤压。

9、然而,俄罗斯是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是第三罗马,这个叙事需要基辅的参与。基辅是基辅罗斯的首都,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的第一个重要国家,也是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历史的共同起源。加之,早在公元988年,基辅圣弗拉基米尔大公就娶了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二世的妹妹安妮公主。

10、所以对俄罗斯人而言,要想当第三罗马,要想当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就必须要把基辅拿在自己手里。今天俄乌战争往根源上追溯就能追溯到这里。

11、从中世纪开始,欧洲内部战乱不断。很多时候很多战争和冲突并不是出于经济利益,而是源于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和宗教因素下产生的一种荒唐的执念。追根溯源,这些执念源自犹太人的自大,源自希腊人的骄傲和欧洲人的宗教狂热。

12、所谓犹太人的自大,是源于基督教的思想内核来自于犹太教。犹太教最特殊的地方其实并不是一神教,而是强契约性:上帝只拣选犹太人,犹太人是天选之子,这就是犹太人的自大。因为这种信仰使得犹太人对自身的地位和使命有一种独特的优越感,认为自己是被神保佑和眷顾的。

13、希腊人的“骄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明的辉煌成就。基督教在传出巴勒斯坦后,通过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实现了教义的体系化。然而,这带来了一个矛盾:如何将耶和华与犹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转移到上帝与基督徒之间。对于非犹太人的基督徒来说,救赎的条件成为焦虑的核心问题。

14、基督徒缺乏犹太人那种“天选之子”的确定性,因此求助于源于古希腊哲学的因果律的确定性,即“如果我怎样,就必然怎样”。在属灵的场域言之凿凿,强调因果律,强调理性真理的重要性,其他地方的宗教都没有,这个正是欧洲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最不一样的地方。而这背后体现的正是希腊人的骄傲。

15、正是在理性真理与启示真理之间的反复纠缠,使得欧洲人陷入宗教狂热。表现为中世纪时期宗教战争的频繁发生,以及对异教徒的排斥和迫害。

16、也正是经由无数鲜血的浇筑,在被称为中世纪的这段长达一千年的时间里,这个荒唐的执念变得无比结实和坚硬,并在随后的日子里幻化出种种变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所以中世纪从未离开过我们,或者说,我们今天仍然生活在“中世纪”。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