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国际经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国际经验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7its.com/?m=home&c=View&a=index&aid=22400

电动自行车因其高效、便捷、经济等特点,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频发、"摩托化"现象突出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对这一挑战,国际上一些国家采取了分类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电动自行车发展现状及问题

过去20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从5.8万辆增长至3亿多辆,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和使用市场。电动自行车在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 交通事故频发:2020年,电动自行车肇事交通事故数占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10%,骑乘人员伤亡人数占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员总量的22.5%。

  • "摩托化"现象突出:国家标准虽对电动自行车的速度、重量等指标加以限制,但实际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时速限制被突破、改装现象屡禁不止等。

  • 骑行空间保障不足:电动自行车与汽车、行人"抢街"现象突出,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混行也导致事故隐患。

  • 交通违法行为突出: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缺乏系统性的交通知识学习及考核,普遍存在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

国际经验借鉴

国际城市普遍对电动自行车实行分类精细化管理:

  • 新加坡:将电动自行车分为四类,驾驶者需持有相应驾驶证,并通过在线理论测试。

  • 德国:将电动自行车分为两类,一类视为传统自行车,另一类视为轻便摩托车,需购买保险并考取驾驶证。

  • 日本:根据驱动力将电动自行车分为机动自行车和人力自行车,对改装行为有严格处罚。

各方观点与建议

  • 政府管理部门:强调安全是第一位的,需要兼顾平衡安全、秩序、效率。

  • 专家观点:建议建立全链条、全流程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关注电动自行车主要使用群体的利益。

  • 使用者:希望改善骑行环境,提升执法教育的精准性。

政策建议

  • 中央政府:出台差异化政策指导,完善电动自行车通行和停放设施标准。

  • 地方政府:以出行秩序为抓手,实现全链条监督与治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