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24743629.html

中风痉挛性偏瘫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风偏瘫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中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靳三针疗法、经筋刺法、阴阳经协调针法、麦粒灸、埋线等具体操作方法,并附有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支持。

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脑卒中三周内,几乎90%的患者将发生肢体瘫痪!康复时间窗:1~3个月可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3个月后回复减慢(平台期)。6个月后有90%回复达到顶点。预后:10%临床治愈40%轻度残废40%重度残废10%植物状态

中风的分期:

  • 急性期:起病二周内。
  • 恢复期:起病后二周至半年。
  • 后遗症期:起病半年以后。

中风后瘫痪分级标准参照Brunnstrom六阶段分期标准:

  • 软瘫期:BrunnstromI-II期,患者的偏瘫侧肢体主要表现为驰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或仅出现轻微的联合反应。
  • 痉挛期:BrunnstromⅢ-Ⅳ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痉挛。

靳三针疗法

靳三针疗法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将中风偏瘫分成弛缓性瘫痪和痉挛性瘫痪采取不同的取穴治疗。已在全国六家医院同时开展研究工作。“十一五”国家重点专科重点病种内容,已在深圳市中医院、河北省中医院、湖北省中医院及本院临床进行验证。

取穴:

  • 头针:颞三针
  • 体针:上肢挛三针:极泉、尺泽、内关;下肢挛三针:鼠蹊、阴陵泉、三阴交。
  • 随症取穴:肩手综合征加肩三针;腕关节严重痉挛加腕三针(阳溪、阳池、大陵);踝关节内翻加踝三针(太溪、昆仑、解溪);上下肢痉挛无法伸展加开三针(人中、涌泉、中冲);指趾浮肿加八邪、八风。

治疗效果

治疗前后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靳三针加康复组比较,P<0.05。

治疗前后下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靳三针加康复组比较,P<0.05。

治疗前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靳三针加康复组比较,P<0.05。

经筋刺法

经筋病的治疗特点:取穴主要以痛为腧
《说文解字》:筋解释为“肉之力也”,意指能产生力的肉;“腱”是“筋之本”,是附着骨骼的部分。
《素问·痿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素问·调经论》“病在筋,调之筋”
《灵枢·卫气失常》指出“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
《灵枢·经筋》“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病为腧。”

操作:选择紧张的肌腱,上中下各刺一针。也可用火针刺之。

取穴方法

上肢:肘关节内侧紧张的肌腱,肘横纹上刺一针,其上下各1寸处刺一针;如腕关节僵硬可刺阳溪、阳池、大棱;手指浮肿可刺八邪。
下肢:膝关节刺阴陵泉、阳陵泉;踝关节刺太溪或照海、解溪;如足趾浮肿刺八风。

操作方法

针刺部位常规消毒选用细火针或中粗火针烧至通红、发白后快速刺入上点,深度以刺中经筋为度,八邪、八风浅点刺,随后快速出针,以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涂以万花油,每周治疗2次。

阴阳经协调针法

《难经·二十九难》云:“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
上肢:“挎篮”姿势—阴经急,阳经缓。—泻阴经,补阳经。内关、曲泽(泻);外关、尺泽(补)
下肢:“划圈”步态—上下急、缓肌群复杂。—阴阳经同取:阴陵泉配阳陵泉;三阴交配悬钟;太溪配昆仑;申脉配照海。(或补或泻)

麦粒灸

取患侧的井穴或关节周围的穴位,以隐白、大敦、商阳、中冲等。用艾绒做成麦粒大的艾炷,在穴位上涂上万花油后直接灸,每次取2~3个井穴及l~2个关节,每次灸5~7壮,每周两次。因艾炷小,瘢痕小,且涂上了万花油,不必担心会影响关节的活动功能。

埋线

对于偏瘫病程较长,疗效欠佳,可予以穴位埋线法。
取穴:取肩髃、曲池、手三里、环跳、伏兔、足三里、解溪。
操作:用12号~16号腰穿针将3~5cm长的“0”号羊肠线埋入皮下,每次取2~4穴,15~30天埋1次,15次为一疗程。

CT围针法

通过颅脑CT扫描,确定出血或梗塞的病灶部位,在其相应体表处周围用1寸毫针4~6支平刺,针尖向中间。各种头皮针进针后均用快速捻转或加以脉冲电流,l次/d。

中药辨证治疗

以补气活血通络柔肝舒筋为原则,适当加用虫类药以祛痰化瘀。
五爪龙30(北芪15)鸡血藤30当归15川芎15桃仁15木瓜15甘草5桑椹子15地龙15僵蚕15
肢体痉挛严重加葛根30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