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金螳螂 | 千年姑苏城 风雅桃花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金螳螂 | 千年姑苏城 风雅桃花坞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cbda.cn/html/huiydt/20250221/141729.html

苏州,这座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的城市,在其古城西北部有一片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于一体的区域,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中的诗意之地。这就是桃花坞,既是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出生地,也是历代苏州人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如今,这片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土地正迎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非遗贺新春”2025主会场

早在明清时期,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就是苏州传统手工业重要的生产地和聚集地,是最初的文化与创意、设计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这片占地约苏州古城区八分之一的区域,拥有众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包括世界级、国家级、省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如何保护、发掘、传承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金螳螂负责片区内桃花坞美术馆、苏州市方志馆项目的室内外改造设计和施工。这两个项目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更展现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建筑美学的完美融合。

桃花坞美术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桃花坞美术馆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艺术光芒。设计团队以“遥看一坞桃花红,许是吴派墨砚池”为理念,保持现有形体格局与城市肌理,化零为整,形成完整的室内展陈空间。

美术馆的外立面改造以吴门画派素雅风格为主,内庭水院则以朴素雅致的风格进行改造,增加静水和松树意向,增添庭院景致。窗户巧妙结合传统窗棂和现代玻璃,既保证了采光效果,又增添了古典韵味。

设计还充分考虑沿街面的改造,加宽人行范围,增加江南屋面意象景墙,形成可行可游可坐的怡人街道空间。沿街面形成长卷,成为一个城市艺术家具,提升建筑在周边街区中的标志性。

美术馆以建筑为载体,在室内空间延展、重组,诠释其所构成的涵义,从中植入文化及地域的多样化元素。基于对现有建筑空间和功能进行优化调整,扩建展示区域,室内将各展示空间联通,封闭部分天井庭院,扩大展陈面积,形成整体大型展陈空间。

门厅墙面大面积使用白色天然大理石,使得整个空间纯净空灵,给人以遐想;地面用灰色水磨石铺满,既有仿古砖的色系,又有现代材质的细腻质感,体现了古代和现代交错融合。吧台用色提炼了桃树的绿叶和花瓣的桃红色,展示了桃花坞的地域特征,起到画龙点睛之笔。大厅的唐伯虎印章大型吊灯让整个空间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

二层展厅保留了苏式建筑的坡屋顶,顶面置入一些仿木条铝板,用现代手法演示中式梁柱关系,既有中式韵味又呈现出现代空间。整个建筑点成线,线成面,面成体块,运用奇思妙想创造出一方独具美学魅力的新天地。

透过茶室玻璃,外面是中式园林的设计小景,内外呼应,中庭水院则是美术馆的视觉中心,素朴雅致,黑白灰色系让人置身于苏州的粉墙黛瓦之中,几棵松树的植入使宁静的空间又多了一些生机和一份意境。

苏州市方志馆:新旧交融的苏式生活

国有史,地有志,地方志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和瑰宝。国家方志馆江南分馆(苏州市方志馆)落户桃花坞,将推动该片区文旅的深度融合。设计团队充分挖掘桃花坞的文化内涵,通过现代手法将江南建筑的内敛、纯净融入空间,营造一个苏式生活的精神家园。

方志馆的设计以苏州博物馆为蓝本,公区通过大面积的设计留白及简练的线条营造出新中式的精神核心,暖色木饰面的穿插运用增加空间的温度感和品质感。


通过运用连接、延伸、开放的设计语言,融合“新”与“旧”,“人文”与“自然”,使得整个场馆内涵更加丰富。

这些项目改造遇到共同的挑战是工期短、运输难、多专业交叉施工,项目团队结合周边情况,根据建筑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合理组织各专业进场时间和人员,协调好现场各专业流水施工,见缝插针,“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美术馆正门超高悬挑门厅雨棚,从最初对老旧门厅的拆除,到钢结构硬挑雨棚的设计与搭建,克服了无柱支撑的技术难题,挑出长度达5.2米,宽度为12米,高度还原了预期的装饰效果,让原有建筑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一朝入姑苏,满眼是江南”,漫步桃花坞,你仿佛走进唐诗宋词中的梦里水乡,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历史背景,使其成为苏州不可多得的文化和旅游地标。

桃花坞片区的升级改造,是姑苏古城更新的有益探索和样本,为传统街区和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魂,让人真切感受到了时代变迁下的烟火人间,更展现了苏州传统文化、民俗在新时代下必将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继续诉说着属于苏州的风雅与传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