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诗学视角下的《红楼梦》:以自然胜的艺术追求
王国维诗学视角下的《红楼梦》:以自然胜的艺术追求
王国维曾言:“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元曲,同样可以用来衡量《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本文将从作者的赤子之心、作品的意境以及文字的自然三个维度,探讨《红楼梦》如何在“自然”这一美学追求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王国维十分推崇清代词人纳兰容若,认为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这种自然真切的表达方式,在《红楼梦》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是黛玉的《葬花吟》,还是宝玉的内心独白,都直写其境,直言其事,直抒胸臆,不加雕琢。
曹雪芹的赤子之心,集中体现在贾宝玉这个人物身上。宝玉的言行举止,处处体现出一种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例如,他替平儿理妆时的坦诚,撞见茗烟与卍儿行警幻之事时的善良,都展现了宝玉的纯真本性。
申言之,曰有意境而已矣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称赞元曲文章之妙,在于有意境:“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红楼梦》中也体现出形与神的统一,情与理的统一,体现出自然、有意境,曲尽人情,字字本色。脂砚斋批语中屡屡提到这一点,如第十三回中凤姐和平儿的对话,第十六回中贾母在回廊下伫立的描写,都体现了这种意境之美。
于新文体中自由使用新言语
王国维盛赞元曲“实于新文体中自由使用新言语”,称“在我国文学中,于《楚辞》、内典外,得此而三。”这个评价同样适用于《红楼梦》。曹雪芹在话本小说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在总体上保持口语主调的同时注入了文人气息,在小说的个性化语言打磨上开创了中国先例。
《红楼梦》的语言特色得到了多位学者的高度评价。王力先生以《红楼梦》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汉语语法体系,老舍先生则特别欣赏《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认为它“有多么丰富、生动、出色的语言”。
结语
《红楼梦》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更在文学史上开创了新的传统。通过王国维的诗学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红楼梦》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魅力。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作者杨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