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T”管,解决气道大问题!
小“T”管,解决气道大问题!
曾经非常健康的成年人,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贤惠,子女可爱。是什么原因让他胃管进食、发声困难、情绪不稳定?又是什么神奇的手术让他立刻脱离胃管、经口进食,并多次感激地发出“谢谢大夫”的声音?
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气管镜室,一个小小的“T”形管让患者的人生重新起航。
焦虑的郝先生
35岁的患者郝先生,因脑出血导致四肢瘫痪、气管切开,脖子上长期戴着一个管子让郝先生异常苦恼。因发声困难,无法正常表达,经常发脾气。
郝先生多次要求拔除管子,但是拔管前,需要先封堵管口,看看患者能不能正常呼吸,缺氧不缺氧,有没有不舒服。经多次尝试,均不成功。因为每次堵管后,郝先生就呼吸困难,指脉氧下降。然后又出现了进食后呛咳,不得不下胃管,从胃管进食。郝先生的情绪更加不稳定了。
制定治疗方案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孙丽娟主任医师给郝先生做了气管镜检查,发现郝先生声门下方多长出来的一块“肉”,就是医学上说的肉芽肿,这块“肉”几乎完全堵塞气道,平时全靠脖子上的管子通气呼吸,一旦堵上管子,相当于呼吸道被堵塞,所以郝先生会呼吸困难。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冯永海主任医师,孙丽娟主任医师、付群主任医师、麻醉科申素峰副主任医师进行缜密的术前讨论为郝先生制定了治疗方案:
- 全身麻醉
- 硬质支气管镜下
- 激光、冷冻治疗肉芽肿
- 植入安全“T”管
手术非常成功,郝先生还没出手术室,就实现了堵管,指脉氧99%,科室已经制定下一步康复计划。
让郝先生和他的妻子更加兴奋的是,不用胃管进食了,而且毫不费力的能发出声音了,郝先生不止一次的说:“谢谢医生”……
郝先生的妻子说,开始她拒绝放“T”管,是因为不了解,早知道这么好,早就手术了。郝先生表示,现在就像重获新生一样,目前的任务就是加强肢体锻炼,希望在拔除“T”管后,能活动自如……
科普
它是一种“T”字形的硅胶材质支架,弹性和韧性好,不损伤气道内壁,帮助防止肉芽组织增生,表面光滑,不易形成痰痂,能起到支撑气道的作用,用于各种良恶性气管狭窄,也可用于中风后气管切开康复过程中拔管困难的患者,尤其适用于声门下狭窄的患者。最重要的是它的外露部可以灵活地关闭,封上后,“失声”的患者就能说话了。
本文原文来自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