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与肾病严重程度有关?判断病情严重与否,肾友应避开5个误区
尿蛋白与肾病严重程度有关?判断病情严重与否,肾友应避开5个误区
肾病患者常常会通过尿蛋白的多少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但这种做法是否科学呢?本文将从专业角度解析尿蛋白与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指出判断病情时常见的五个误区。
经常有肾友前来咨询病情是否严重,尤其是刚发现自己患有肾病的朋友。一般来说,判断肾病严重与否,应从两个方面来看:一要看近期恶化风险;二要看远期预后情况。就以病理类型为Ⅳ型的狼疮性肾炎为例,可以说这类患者的肾病是比较严重的。因为,Ⅳ型狼疮性肾炎极易引起出血、感染或急性肾损伤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同时疗效不佳的Ⅳ型狼疮性肾炎逐渐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风险会大大增加。通常来说,Ⅳ型狼疮性肾炎会出现水肿、明显蛋白尿、也会有尿量减少与血肌酐升高等,那是不是说可以通过水肿严重程度、尿蛋白的高低、尿量是否减少及血肌酐升高幅度等症状或指标来判断肾病的严重程度?肾为先的回答是:不能这样简单作出判断,因为这样会造成误判。
因此,判断肾病患者的病情严重与否,肾友应避开如下五个误区。
误区一:尿蛋白越高,病情越重
尿蛋白越高,病情越重?并不是这样,刚发现时尿蛋白就明显升高,并不能说明患者的病情就很严重;相反的是,刚发现时尿蛋白并不算太高,也不能说明患者的病情就一定是轻的。以微小病变肾病为例,刚发现时患者的尿蛋白通常都会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3.5克的大量蛋白尿,可这类肾病的病情并不严重,疗效与预后也都好。再以双肾已经萎缩且血肌酐已经明显升高的慢性间质性肾炎为例,患者的尿蛋白通常会是小于1.0克的少量蛋白尿,可这类肾病的病情是比较严重的,疗效与预后都不好。关于蛋白尿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经积极规范治疗后,患者的尿蛋白仍然很高,则病情严重。
误区二:水肿越重,病情越重
水肿越重,病情越重?也不是这样,水肿的严重程度与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完全成正比。以肾病综合征为例,患者的水肿通常都很严重,可这类肾病的病情并不一定严重,疗效与预后也都好。再以慢性肾功能不全为例,患者的水肿通常都不严重,可这类肾病的病情是比较严重的,疗效与预后都不好。关于水肿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水肿的严重程度并不能直接反映肾病的严重程度,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误区三:血肌酐越高,病情越重
血肌酐越高,病情越重?这是正确的,但并不全面。血肌酐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血肌酐越高通常意味着肾功能损害越严重。但是,血肌酐的升高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肌肉量、年龄、性别等。因此,不能单纯依靠血肌酐的高低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误区四:尿量减少,病情加重
尿量减少,病情加重?这是正确的,但并不全面。尿量减少确实可能意味着肾功能损害加重,但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脱水、药物副作用等。因此,不能单纯依靠尿量的多少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误区五:血压升高,病情加重
血压升高,病情加重?这是正确的,但并不全面。高血压是肾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肾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是,血压的升高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情绪、环境等。因此,不能单纯依靠血压的高低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总之,判断肾病的严重程度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不能单纯依靠某一个指标或症状。同时,肾病的治疗也需要个体化,不能一概而论。因此,肾病患者应该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