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新功效:增强记忆力,煲汤、做面都适合
猴头菇新功效:增强记忆力,煲汤、做面都适合
猴头菇被称作“山中荤”,与熊掌、海参、鱼翅并列四大名菜,是唯一一种素食食材。近年来,猴头菇在国外突然走红,开始研究其功效和营养价值,市面上也出现了各种猴头菇营养补充剂、猴头菇粉、猴头菇精华素等产品。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的食用药用价值很高,是强身健体的优质食材。《中国药用真菌》记载:“食性平、味甘,有利五脏、助消化、健胃抗癌之效。”中医视猴头菇为草药,主治食少便溏、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食道癌、胃癌、眩晕、阳痿等病症。年老体弱者食用猴头菇,有滋补强身的作用。
最近,澳大利亚和韩国的一项联合研究显示,猴头菇还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增强记忆力。澳韩研究组通过测定猴头菇提取物对老鼠脑细胞的神经营养效果,发现这些活性化合物能促进神经元投射,并延伸到其他神经元。
澳大利亚昆士兰脑科学研究所Frederic Meunier教授领导团队对猴头菇进行科学研究。团队利用超分辨率显微镜发现,从猴头菇中提取的活性化合物大大促进了神经的增长,并增强了记忆力。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神经化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上。
Meunier教授表示:“几个世纪以来,猴头菇的提取物一直被亚洲国家用于传统医学,但我们需要科学地确定它对脑细胞的潜在影响。”
论文共同作者、昆士兰大学的Martinez-Marmo博士表示,这一研究结果对治疗和预防阿尔茨海默氏症等退行性认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想法是从天然来源中鉴定出可以到达大脑并调节神经元生长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从而改善记忆的形成。”
此前,已有研究证实猴头菇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抑郁、降血糖和抗氧化等功效。2020年,发表于国际期刊《衰老神经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续49周每天服用三粒350毫克猴头菇菌丝胶囊的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减少认知能力下降等方面的表现显著优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这说明猴头菇具有治疗痴呆症的潜力。2018年,发表于国际期刊《药用食品杂志》(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的一项研究显示,猴头菇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
猴头菇不仅适合煲汤,还适合制作面食。以下是两种猴头菇食谱:
猴头菇栗子桂圆汤
材料:猴头菇2个、莲子1两、栗子5粒、桂圆10粒、生姜2片、鸡肉约250克、水适量
做法:
- 将猴头菇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浸泡30分钟。莲子、栗子和桂圆也要冲洗干净备用。鸡肉冲洗干净后,切成小块,备用。
- 将所有材料放入汤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煮约1.5至2小时,至所有材料熟透。
- 根据个人口味,最后可以加入少许盐调味。
当归猴头菇面
材料:红椒、鲜冬菇、冷冻猴头菇、枸杞子、面条、当归、黑胡椒
做法:
- 准备食材:红椒洗净,切小块;鲜冬菇洗净,以冷水浸泡2小时,沥干水分,切小块;冷冻猴头菇切小块;枸杞子洗净;煮熟面条,沥干水分,备用。
- 准备汤底:汤锅放入红椒、鲜冬菇、猴头菇、水,细火炖煮。
- 水沸腾后,放入当归、黑胡椒,继续烹煮。
- 加入枸杞子、事先煮熟的面条,充分搅拌均匀,再煮1~2分钟,使面条与配料、汤汁融合入味,即可享用。
立冬进补看体质
冬天的节气始于立冬,立冬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在古代农业社会中,立冬有“补冬”的习俗,一方面慰劳自己一年来的辛劳,一方面补充体力以御寒冬。而立冬进补也是一门学问,不同体质更有不同的进补食疗!
“立冬”意味着冬季已经来临,万物开始潜藏蛰伏,草木凋零,此时宜调养生息、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在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应与天地相呼应,气候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活动及日常作息,“立冬”就该顺应冬季“保阴潜阳”的原则,巩固体内阳气。
补身都是一门学问!到底该怎么进补才不伤身呢?中医师建议先了解自身体质及药膳种类。最简单可以分为虚寒体质及燥热体质两大类:
虚寒体质:
常见症状有怕冷、手脚冰冷、畏寒、脸色苍白、精神萎靡、大便稀溏、或白带多清澈水状。
燥热体质:
常见症状为怕热、口干舌燥、易嘴破、情绪烦躁、便秘、白带多稠且黄绿色。
而进补方式及药膳种类则针对不同体质而定:
温补:虚寒体质
常见温补气血中药材:全当归、绵黄芪、何首乌、盐水杜仲、九蒸熟地、骨碎补、金毛狗脊、黑枣等。平补:一般体质
常见平补气血中药材:人参须、潞党参、云茯苓、枸杞子、淮山药、百合、玉竹等。凉补(清补):燥热体质
常见凉补气血中药材:如薏仁、西洋参、玉竹、百合、茯苓、麦门冬等。
冬令推荐食疗:
首乌杜仲炖排骨(温补食疗)
何首乌、杜仲、当归、排骨、黄芪
功效:温补气血。较适合于冬天容易怕冷,脸色苍白无光泽,容易疲倦者食用。
狗尾草鸡汤(温补食疗)
狗尾草、枸杞、红枣、甘草
功效:调理脾胃。较适合胃口不佳,消化吸收不好者食用。
人参鸡汤(平补食疗)
人参须、黄芪、桂枝、玉竹、川芎
功效:补气血。此类药材较适合于贫血,手足冰冷,容易感冒者。不分男女皆可食用。
四神汤(平补食疗)
山药、茯苓、芡实、莲子
功效:健脾胃固、增加体力。适合一家大小饮用,排走身体湿气,缓解体虚,不过正于生理期的女性及孕妇,有固定服用降血糖药物的患者则不宜食用。
冬令进补的禁忌:
冬令进补的观念是为养生保健,但并非人人均可进补。如有感冒咳嗽、发热、斑疹、消化不良,均不是适宜进补的状态;而患有其他疾病者必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食用。
如果体质阳气偏盛、易便秘和上火发炎的人,注意更不要温补过度,建议以平补饮食较为适合。
若是冬令进补不当,导致口干口渴,胃脘不舒。中医师建议选用如乌梅,洛神花,甘草等药材熬煮成汁,可以生津止渴,消食除胀。当然身体实际状况最好还是需要由中医师望闻问切诊断而定。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道:“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再药之,乱已成而后再治之,譬犹渴穿井而铸锥,不亦晚乎。”正说明“预防胜于治疗”的观念,所以在冬天进补不仅是为了增强体质,也能预防疾病的产生。
资料来源:澄观中医师、台中荣民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