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始定投一只指数基金?怎么止盈?全攻略来了!
如何开始定投一只指数基金?怎么止盈?全攻略来了!
近年来,尽管市场回暖,指数回到3000点,但仍有投资者面临"赚了指数不赚钱"的困境。轮动行情下,指数基金成为不少投资者把握市场Beta的重要工具,出现了"越跌越买、低点定投"的交易特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合理选择指数基金进行定投,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止盈策略。
定投指数基金的选择策略
选择合适的指数
在当前的A股市场,一系列完善的宽基指数体系已然成型,各类指数因其不同的编制法则和代表的投资风格而各具特色。
首先,明确自身的投资目标与风险偏好,从而选择与之相契合的指数。
具体而言,A股常见的宽基指数及特征可以大致归纳如下:
- 沪深300指数:涵盖A股市场中市值最大、流动性最好的300只股票,反映A股市场整体表现。
- 中证100指数:由沪深两市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100只股票组成,代表性强。
- 上证50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50只股票组成,主要反映大盘蓝筹股的表现。
- 中证500指数:由沪深两市市值排名在301-800位的500只股票组成,代表中小盘股的表现。
- 中证1000指数:由沪深两市市值排名在801-1800位的1000只股票组成,更偏向小盘股。
- 科创50指数:由科创板中市值最大、流动性最好的50只股票组成,反映科技创新板块的表现。
其次,分散配置,避免投资风格过于相似,进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对于关注投资组合波动程度的投资者,不妨结合"核心-卫星策略",选取具备差异化风格的指数进行组合配置。
- 核心资产:决定了整个投资组合的基调,我们依靠核心产品稳住基本盘。一般作为核心的是风险适中,追求相对稳健收益的产品,力求稳中取胜,可以考虑沪深300、中证100、上证50等长期有望向上的宽基指数基金。
- 卫星资产:则帮助我们博取更高收益的目标,可以考虑中证1000、中证2000、科创50、科创100等产品,在整体风险适当的前提下增加特定风险或风格的暴露度,博取弹性收益。
关注指数的性价比
"贵还是便宜",指数的性价比对于定投至关重要:
- 避免在高估、泡沫时买入,因为买得太贵,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消化过高的估值;
- 低估的时候坚定定投或持有,可以提供更大的安全边际,市场上涨时有望更早获益。
我们通常用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等估值指标来判断指数"是否便宜"。一般来说,市盈率/市净率越低,估值越便宜;反之则越贵。然而,单看估值的绝对值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历史数据进行比较,这里要引入另一个参考指标:估值历史百分位。
PE/PB的历史百分位,表示在历史上有多少比例的PE/PB是低于当前的。简单说,就是把历史上的PE/PB从小到大排序,看看当前估值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个数值越小,说明指数当前的估值越低。如果排名在末尾30%(百分位数是30%及以下),说明现在比较低;如果排名比70%的历史数据高(百分位数是70%及以上),那说明此刻已经比较高了;这是一种比较直观及合理的方法。
以创业板指为例,其近十年的市盈率百分位为3.66%,意味着在过去十年间,只有3.66%的时间里的市盈率估值低于现在的水平。这表明当前创业板指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可能是一个较好的定投入场时机。
不过PE也不是万能的,不同类型的行业,有不同的估值适用指标。如定投强周期、重资产的行业,可能PB是一个较好的指标;而对于一些非周期性、处于风口上的行业,可能PEG是一个更好的指标。
止盈策略的重要性
定投指数基金时,投资者可能会认为"时间越长,收益越好"。但实际上,当定投进入中后期,资产积累到一定规模后,新增份额摊平成本的效果会减弱。此外,市场周期性牛熊交替不可避免,一旦行情回调甚至大幅下跌,资产或将面临较大幅度的缩水。因此,定投过程中,制定止盈策略尤为关键,其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锁定盈利,二是防止利润回吐,三是通过再投入获取复利。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如果我们不小心踩中了熊市的高点,在2018年1月24日买入沪深300指数,按照月定投方式每月投入1000元,持有至2021年1月25日,定投收益率将达到45.28%。
如果当时没有止盈赎回,持有到2021年3月24日,定投收益率将下降至25.64%,仅2个月的时间收益率就相差近20%。
如果一直持有至今(2024/3/1),那么定投收益率将只有-13.81%。
这里也介绍几个止盈原则:
不要奢求卖在最高点,分批止盈为佳:基金定投的原理是通过长期分次投入来摊低平均成本,但要注意的是基金定投≠稳赚不赔,就算是具备多年定投经验的投资老手,也几乎都经历过浮亏的状态。当定投在长期坚持中达到了一定的盈利之后,需要适当的止盈锁定收益。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的思想在定投上尤为不可取。
定投早期不止盈,中、后期要谨记止盈:定投收益来源除分享市场成长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强制储蓄,并利用长期复利的力量来达到小积累、大收获的效果。因此,在定投的早期(15次左右),即使收益翻倍,但可能盈利金额较小,赎回意义不大,故没必要止盈;而定投到了中后期,随着资金越来越多,新增份额摊平成本的效果开始逐渐减弱,也就是所谓的边际递减效应,因此就要及时锁定收益,重新开始新的一轮定投。
止盈方法很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基金定投止盈的方法很多,网上搜索就可以找到指数参考法(点位、PE、PE、PS等)、目标收益法、技术指标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逻辑和适用性,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且能够坚持的方法。
比如常见的目标止盈法就是在定投前就设置好固定的止盈点,一旦定投达到预设的收益率就进行止盈。但在设置目标时需要综合考虑几个因素:
- 定投标的:如果您的目标基金是较高风险的产品(比如:股票类、指数类的基金),止盈比例可以适当调高;
- 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如果您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投资期限较长,止盈比例可以适当调高,反之则可以设置的较低些。
- 最后,还需要结合市场所处的阶段来考虑止盈目标。举例来说,2700点的20%和3800点时的20%,前者更容易实现。如果在低位时开始定投,市场上涨空间较大,可以适当提高止盈点;而如果是在高位开始定投,市场已经积累了较大的涨幅,此时应更注重风险控制,则应该适当降低止盈点。
有人说“自律才能更自由”,放在定投上也是一样,它需要经常克制内心冲动,在达到既定目标时,分批卖出,虽然可能不如在巅峰时卖出有成就感,但也好过“白忙一场”。坚定目标,知足常乐,这样才有机会获得更可观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