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松江新城——打造站城一体、职住平衡的便捷宜居绿色生态城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松江新城——打造站城一体、职住平衡的便捷宜居绿色生态城区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jfdaily.com/sgh/detail?id=1267643

松江新城绿色生态规划建设导则》作为松江新城总体规划层面绿色生态指导文件,支撑和衔接松江新城总体规划及单元规划实施,挖掘新城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潜力,划定松江新城绿色生态城区目标单元,储备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制定“一城一策”特色指标体系,重点聚焦韧性安全的设施与海绵、健康活力的空间与环境、低碳绿色的建筑与交通、高效节约的能源与资源、智慧创新的管理与人文五个方面的规划建设,提出绿色低碳建设控制性要求和技术指引。

为进一步加强新城范围内绿色生态专项工作的规划建设指引,积极响应“十四五”期间本市全面执行绿色生态城区标准的要求,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关于推进本市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沪住建规范联〔2023〕13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会同市规划资源局,联合发布了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新城《绿色生态规划建设导则》。

《松江新城绿色生态规划建设导则》作为松江新城总体规划层面绿色生态指导文件,支撑和衔接松江新城总体规划及单元规划实施,挖掘新城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潜力,划定松江新城绿色生态城区目标单元,储备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制定“一城一策”特色指标体系,重点聚焦韧性安全的设施与海绵、健康活力的空间与环境、低碳绿色的建筑与交通、高效节约的能源与资源、智慧创新的管理与人文五个方面的规划建设,提出绿色低碳建设控制性要求和技术指引。


01
-导则适用范围-
《松江新城绿色生态规划建设导则》适用于松江新城及功能联动区的城市开发边界内城市建设用地,东至区界-铁路金山支线,南至申嘉湖高速(S32),西至上海绕城高速(G1503),北至辰花路-卖新公路-明中路-沈海高速(G15)-沪昆铁路,规划面积约158.4平方公里。


松江新城规划范围及城市设计鸟瞰图
02
-总体定位与目标-
松江新城将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要求,建设成为沪杭廊道上“最现代、最生态、最便利、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独立综合节点城市,立足“科创、人文、生态” 的建设目标,推进松江新城绿色低碳建设,聚焦综合交通、环境宜居,打造站城一体、职住平衡的便捷宜居绿色生态城区。规划期限至2035年。
新建城区100%建设绿色生态城区;
满足《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DG/TJ08-2253)总体要求;****
规划建设不少于一片超低能耗建筑集中示范区;
主城区新建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总建筑面积(除工业建筑、保障房外)的比例达到100%;
新建政府机关、学校、工业厂房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的面积比例≥50%,其他类型公共建筑屋顶安装光伏的面积比例≥30%。
03
-目标单元划定-
基于松江新城的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潜力,划分为领先示范区、重点建设区和一般发展区三类,根据分区分类分级管理的建设标准,提出不同区域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目标要求:
领先示范区
按照二星级及以上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建设
重点建设区
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建设
一般发展区
按照基本级及以上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建设
04
-指标体系-
《松江新城绿色生态规划建设导则》围绕韧性安全的设施与海绵、健康活力的空间与环境、低碳绿色的建筑与交通、高效节约的能源与资源、智慧创新的管理与人文五个维度,构建了通用及特色的20项指标体系。对松江新城领先示范区、重点建设区及一般发展区分区指标赋值,提出多维度绿色低碳要求。
绿色生态指标体系(部分)
05
-重点示范项目-
《松江新城绿色生态规划建设导则》在全域推进的基础上,结合松江新城重点片区近、远期相关规划及开发计划,初步拟定一批重点项目。

云间站城核城市设计效果图
06
-特色指引-
站城一体枢纽
1、加强内外衔接,构建相对独立的对外客运枢纽体系,强化辐射区域的枢纽门户功能,作为区域协同发展的节点工程、“四网融合”的综合交通枢纽和未来新城的活力核心。
2、推动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实现多维度立体化的交通系统,强化从平面化的交通布局向垂直化的分层交通系统演进,立体集约布置出租车、公交、停车等配套设施,建立便捷、舒适、全天候的一体化换乘模式。
3、打造高品质的慢行示范区域,优化中心区、商业区行人过街设施,构建联系空中、地面、地下一体化的步行通道。枢纽核心功能区应建立立体步行网络复合体,以空中步廊系统联系高铁站点屋顶公园与周边公共建筑、开放空间,叠加地面步行道路以及地下商业空间,缝合枢纽南北两侧,消减铁路线对城市的消极影响。

换乘示意效果图
多样住房保障
1、针对不同人群和家庭结构特征,优化新城住宅供给,提供特色化的国际社区、创业社区、高品质商品住宅等多样化居住产品。围绕轨道交通站点,提供特色多元的人才公寓、单身公寓和租赁住宅,实现轨道交通站点600米范围内,新建住宅中租赁房比例达到70%以上。
2、复合科创社区。结合科创产业园设置,针对创新创业人才比例高等特点,提供国际社区,吸引创新人才。
3、活力品质社区。作为公交便捷的居住区,以中高强度的商品住宅为主,配套丰富便捷的公共服务设施。有步序地完成所有住宅的适老化改造,提升现有居住品质与环境质量。
4、花园宜居社区。依托周边优良生态环境资源,打造高品质花园住宅,实现更高比例的文化体育等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覆盖,根据实际条件,提高新增中小套型和租赁性住房比例。

花园宜居社区
END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