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O型密封圈,你想要的内容都在这!
关于O型密封圈,你想要的内容都在这!
O型密封圈(O-rings)是一种截面为圆形的橡胶密封圈,因其截面为O型而得名。它在液压气动系统中应用广泛,既可做静密封也可做动密封。本文将详细介绍O型密封圈的结构、工作原理、设计选择及应用场合等多方面内容。
O型密封圈的基本定义
O型密封圈(O-rings)是一种截面为圆形的橡胶密封圈,因其截面为O型,故称其为O型橡胶密封圈,也叫O型圈。它是液压气动中应用最广、最多的密封件,主要做静密封及滑动密封用。其主要材料为合成橡胶。
O型密封圈的特点
优点
- 密封性好,寿命长。
- 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
- 密封部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 单圈就可对两个方向起密封作用。
- 对油液、温度和压力的适应性好。
- 既可做静密封也可做动密封。
- 动摩擦阻力小。
- 尺寸和沟槽已被标准化,选用和外购方便。
缺点
- 在做动密封启动时,摩擦阻力较大,约为动摩擦力的3~4倍,在高压下易被挤入间隙。
- 用作气动装置的密封时,必须加润滑油,防止磨损。
- 对偶合配件,如运动面、沟槽、间隙等的加工尺寸及精度要求很严。
O型密封圈的工作原理
O型圈密封是一种挤压型密封。因此,只要O型圈存在初始压力,当此压力始终大于介质产生的压力时,就可实现无泄漏的绝对密封。O型圈密封是一种自密封结构。
O形圈密封是一种挤压形密封。当密封件产生初始形变和应力pseal,pw>pseal时,将不会泄漏。
pm=p0+pp,pp=K×p。
pm=p0+K×p
K为介质压力传递给O形圈压力的系数(对橡胶,K=1)。因此,只要O形圈存在初始压力,就可实现无泄漏的绝对密封。
O型密封圈的设计选择
O形圈压缩变形率选择
理论上0压缩也可实现密封,实际是不可能的。偏心:工作载荷下,O形圈拉伸,变细,就可能泄漏。低温:橡胶收缩,变细,可能泄漏(低温会造成橡胶加速老化,失去补偿能力)。
一般断面有7%30%的压缩变形率,静密封取大的压缩率(15%30%),动密封取小的压缩率(9%~25%)。
O形圈受内压、外压选择
受内压:O形圈外径与沟槽外径相同。
受外压:O形圈内径与沟槽内径相同。
防止出现在工作压力下出现O形圈直径变小。
将O形圈安装在沟槽内时,要受到拉伸或压缩。若拉伸和压缩的数值过大,将导致O形圈截面过度增大或减小,因为拉伸1%相应地使截面直径W减小约0.5%。
对于孔用(内压)密封,O形圈最好处于拉伸状态,最大允许拉伸量为6%;对于轴用(内压)密封,O形圈最好延其周长方向受压缩,最大允许周长压缩量为3%。
O形圈挤出原理
O形圈允许挤出间隙最大允许挤出间隙gmax和系统压力,O形圈截面直径以及材料硬度有关。通常,工作压力越高,最大允许挤出间隙gmax取值越小。
如果间隙g超过允许范围,就会导致O形圈挤出甚至损坏,当压力超过5Mpa时,建议使用挡圈。
O形圈压缩量的选择
1.O形圈材料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O形圈的工作状态
是指O形圈用于静密封、动密封还是滑动密封。
2)机器的工作状态
指机器处于连续工作还是断续工作,并考虑倒每次断续时间的长短,是否有冲击载荷作用在密封部位。
3)工作介质的情况
工作介质是气体还是液体,并考虑其物理和化学性能。
4)工作压力
压力大小,波动幅度和频率以及瞬时出现的最大压力等。
5)工作温度
包括瞬时出现的温度以及冷热交替出现的温度。
6)价格与来源
一般来说耐油用丁腈橡胶,耐天候和臭氧用氯丁橡胶,耐热用丙烯酸酯橡胶或氟橡胶,耐高压、耐磨用聚氨酯橡胶,耐寒同时又耐油用共聚氯醇橡胶等
2.O形圈材料特性
O型圈密封材料使用规范
O型圈材料硬度
O型圈的硬度选择:静密封选低值70,旋转密封取高值80,极少采用90。
O形圈密封工作状态
1.静密封用O形圈的作用
O型密封圈是一种挤压型密封,挤压型密封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依靠密封件发生弹性变形,在密封接触面上造成接触压力,接触压力大于被密封介质的内压,则不发生泄漏,反之则发生泄漏。像这种借介质本身来改变O形圈接触状态使之实现密封的过程,称为“自封作用”。
O型圈预密封
自密封作用:由于预密封作用,O形圈与被密封光滑面和沟槽底面紧密接触。这样当流体通过间隙进入沟槽时只能对O形圈的一侧面起作用。
当流体压力较大时,把O形圈推向沟槽另一侧面而挤压成D形,并把压力传递给接触给接触面。
O形圈的自封是有限的,当内压过高时,会出现O形圈的“胶料挤出”现象。即密封部位因有间隙存在,受高压作用的O形圈在间隙处会产生应力集中,当应力达到O形圈的料胶不能承受时,料胶就会被挤出来,此时虽然O形圈还能暂时维持密封,但实际已损坏。因此要严格选型。
2.动密封用O形圈的作用
O形圈在动密封中,其预密封效果和自密封作用与静密封一样。但由于杆运动时很容易将流体带到O形圈和杆之间,因此情况比较复杂。
工作中,假设〇形圈左侧作用着介质压力P(如图a),若将形圈与杆接触部位放大(图b),其接触表面实际是凹凸不平的,并非每一点都与金属表面接触。
由于自封作用,O形圈对杆产生的接触压力大于P而得到密封。但当杆开始向右移动时附着在杆上的介质被带到楔形狭缝(图c)。
由于流体动压效应这部分介质的压力比P大。当它大于O形圈对杆的接触力时,介质便挤入O形圈的第一个凹槽处(图d),杆继续向右移动时介质不断地进入下一个凹槽,介质便沿着杆运动的方向泄露。
当杆向左运动时,由于赶运动方向与杆压力方向相反,故不易泄露。泄量是随着介质的粘度和杆的运动速度提高而增大的,还与O形圈的尺寸、工作压力等密切相关。
3.O形圈的密封形式
1按密封件与被密封装置的相对运动状态可以分为:静密封、往复动密封、转动密封和开关密封。
2 按形圈在矩形沟槽中压缩密封配合的压缩量大小(松紧程度)可分为:压紧套紧、液动、气动和转动5种基本密封配合,以及在端面倒角槽中挤紧密封配合。此外还有滑动密封和浮动密封两种特殊密封方法。
3.按被密封件的结构可分为:端面密封即轴向密封、角密封(孔端面倒角槽密封、R轴端面倒角槽密封)、圆柱密封即径向密封(圆柱内径密封(活塞杆密封)、圆柱外径密封(活塞密封))、圆锥面密封和球面密封。
O形圈设计应用
O形圈的失效形式
本文声明 | 文章内容经整理而成,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