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博会”期间,一定要去看的10座博物馆!
“博博会”期间,一定要去看的10座博物馆!
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第十届“博博会”)将于2024年8月23日至26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拥有众多值得一探的博物馆。本文精选10座博物馆,带你领略内蒙古丰富的历史文化。
内蒙古博物院
内蒙古博物院的前身是内蒙古博物馆,始建于1957年,2008年改称内蒙古博物院,现在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内蒙古博物院以收藏古生物化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文物、近现代文物等为特色,藏品共计150316件(套)。
院内设有9个基本陈列,构成了内蒙古博物院陈列展览的基本架构。其中重点是“远古世界”“文明曙光”“边关岁月”“大辽契丹”“交融的魅力”“解放之路”六大基本陈列,另外还有“北疆桦歌”“亮丽内蒙古““飞天神舟”等三个专题展览。
内蒙古博物院就在此次举办博博会的大本营呼和浩特市,一定要去看看!
勾云形玉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年—5000年)
石骨朵,新石器时代(距今约4500年—4000年)
彩绘袋足黑陶鬲,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约4000—3500年)
鹰形顶金冠饰,战国
“晋乌丸归义侯”金印,西晋
马鹿头金步摇冠饰,北朝时期
黄金面具,辽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定位是立足内蒙古,主要展示内蒙古大森林、大草原、大水系、大沙漠、野生动植物、远古生物与古环境及地质矿产、农牧业、蒙医药、旅游等各领域的自然资源。
博物馆建设坚持创新、协调、绿色、现代、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体现大气、壮美、厚重、特色、震撼等元素,做好标本收藏、陈列展览、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工作,利用大型电子墙、电子屏等声、 光、电现代化科技手段,力争把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博物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展陈面积21795平方米,初步划分为基本陈列区、专题陈列区和多功能区。
鹦鹉嘴龙群体化石
特暴龙
剑齿虎
呼和浩特博物馆
位于新城区新华大街44号的呼和浩特博物馆,是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出院藏文物展览,精选院藏文物400余件套,展品以呼和浩特地区出土和征集为主,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结合呼和浩特地区历史发展史料信息及考古成果,展示首府呼和浩特多元的文化发展与交流。
清•和硕恪靖公主府
位于通道北路62号的清•和硕恪靖公主府,200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公主府,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至四十五年间(1697~1706年),是清康熙帝第六女和硕恪靖公主(雍正元年晋封固伦恪靖公主)下嫁喀尔喀蒙古土谢图亲王敦多布多尔济后居住过的府邸。
门前汉白玉石狮子
图片来自公众号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金册
图片来自公众号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公主府原占地面积六百余亩,现存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主体建筑4800平方米。府邸建筑布局依据中轴对称、前堂后寝之制,构成四进五重院落。
公主府以传统礼制文化为建筑理念,融合皇家园林造景风格与北方草原民族崇尚自然的生活习俗。建筑均为汉白玉高台基座,工艺精湛高超,风格古朴典雅,营造出皇族府邸的尊贵与威仪。包括府门、仪门、静宜堂、寝宫、配殿、朵殿、厢房、后罩房等。其中,静宜堂是公主处理政治事务、接见官员下属、会见来宾贵客的场所。
和硕恪靖公主府是清代满蒙联姻的历史见证,它不仅反映了清代早期建筑工程技术、生活水平、民族习俗、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情况,还是研究清代北部边疆地区历史的重要实物依据。
静宜堂
图片来自公众号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
位于新华大街31号的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地位等级最高的清代边疆驻防将军府,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已有近300年历史。博物院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包括照壁、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等主体建筑,以及耳房、厢房和东西跨院,展示了清代官衙建筑的典型风格。
博物院内藏品丰富,以明清时期各类实物及民国时期革命文物为主,截至2019年末,藏品数量达11504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96件/套。这些藏品通过专题陈列和基本陈列,向公众展示了绥远城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及呼和浩特的城市发展史。
昭君博物院
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昭君博物院为呼和浩特博物院分馆,国际博物馆协会会员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它以匈奴历史博物馆、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为基础,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昭君墓遗址为依托的一座遗址型博物院;也是以昭君出塞佳话及其王昭君墓系列纪念性设施为主体,集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展示和游览为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是首个全面展示昭君出塞为代表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专题博物馆。总占地面积为45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5000平方米。
昭君博物院现有文物藏品3486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63件(套)。博物院以中国北方系青铜器、汉代文物、昭君老月份牌广告画以及现昭君出塞相关当代书画文物最具特色。
五塔寺博物馆
五塔寺博物馆位于呼和浩特市,是一座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刚座舍利宝塔和复原的清代慈灯寺而建立的博物馆。在清代雍正十年也就是公元1732年建成,也由雍正皇帝亲自赐名为慈灯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寺院。因为在院落最后方有一座金刚座式宝塔,金刚座上有五座玲珑小塔,所以被当地人俗称五塔寺。
图片来自公众号:英仔的旅行日记
整个院落的建筑布局是一个坛城的布局。宝塔上有砖雕小佛像1600多尊,这座塔建好之后上面贴满金箔,但是因为风化基本都剥落了,只有在背风的拐角处还留有一点贴金的痕迹。
这座宝塔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还是砖雕艺术的精品,被誉为“青城十六景”之一。馆内还藏有一张国宝级的蒙文天文图石刻,是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标注的天文图,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五塔寺博物馆不仅是一处历史文化的宝库,也是游客感受心灵宁静、领略古建筑之美的绝佳去处。
丰州故城博物馆
丰州故城博物馆,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博物馆于2023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面积虽仅913.41平方米,但内部设计精巧,空间利用合理,为游客营造了一个既庄重又富有探索氛围的参观环境。丰州故城博物馆在2019年10月被评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博物馆内的万部华严经塔,俗称“白塔”,建于辽圣宗时期,金大定二年重修。此塔为八角七级砖木结构楼阁式,高55.6米,塔身装饰精美,雕有佛像、菩萨、天王等。
塔内藏有金代石碑及历代游人题记,是研究北方民族史和地方史的重要资料。该塔素有“白塔耸光”美誉,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并于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来自公众号:英仔的旅行日记
图片来自公众号:英仔的旅行日记
敕勒川博物馆
敕勒川博物馆坐落于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2011年10月28日正式建成开馆。博物馆设有永恒的记忆——敕勒川历史文化展厅、北疆风云——敕勒川革命历史展厅、魅力敕勒川——民俗文化展厅、崇廉尚德共筑和谐——土右旗廉洁文化馆四个基本陈列和共享大厅。
目前,馆藏文物10211件,其中国家级二级文物2件(套)、三级文物23件(套)。永恒的记忆——敕勒川历史文化陈列展文物展品1321件;北疆风云——敕勒川革命历史陈列展内展示文物总计110件,魅力敕勒川——民俗文化展陈列展内展示文物总计2774件。
汉代陶猪圈(冥器)
辽代瓷仓
隋代突厥石人
明代法螺
西晋金戒指
战国怪兽纹金饰牌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前身为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始建于1958年,2012年,被中国博物馆协会、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5年,被中国社会科学联合会评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2020年被内蒙古自治区科普协会授予“2020年-2022年内蒙古科普教育基地”。
目前,馆内陈列展览包括基本陈列1个。其中,基本陈列的主题为“多元 融合 升华 辐射”,包括“史前时期的乌兰察布”“夏商周时期的乌兰察布”“秦汉至隋唐时期的乌兰察布”“宋辽金元时期的乌兰察布”“明清时期的乌兰察布”五个部分,以时间为基本线索,结合专题的形式,充分展示乌兰察布地域历史文化及其演进脉络。
虎衔鹰金饰牌,西汉
图片来自公众号:羽宙
乌兰察布盟盟长之印,清
图片来自公众号:羽宙
契丹女尸,辽
图片来自公众号:羽宙
白釉注,辽
图片来自公众号:羽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