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七虎院士参观隧道博物馆:国产大盾构走向世界,期待年轻一代创造新辉煌
钱七虎院士参观隧道博物馆:国产大盾构走向世界,期待年轻一代创造新辉煌
中国工程院院士、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近日参观了位于广州南沙的隧道博物馆。作为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钱七虎院士在参观过程中,不仅回顾了我国隧道工程的发展历程,还对国产大盾构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年轻一代的"中国隧道人"寄予厚望。
在广州南沙环市大道西沿江的工业园区里,一个彩绘龙首的巨型盾构机刀盘造型建筑格外显眼。这里是国内首座以隧道及地下工程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隧道博物馆。自今年7月免费向公众开放至今,3个多月内已有超过19万人次前来参观。
(隧道博物馆外的隧道主题公园。图片来自隧道博物馆公众号)
在隧道主题公园的隧道领军人物文化长廊里,两面专家院士墙浓缩展现着我国隧道工程的辉煌成就。11月10日,院士墙的其中一位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防护工程专家、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来到隧道博物馆参观调研。
钱七虎从事防护工程近60年,被称为"为国铸盾"的人,曾为20多个重点设防城市的地下空间作出规划。在民生工程领域,他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了南京长江隧道、港珠澳大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的方案设计,是地下安全施工的护航人。
在接近一个小时的步行参观中,这位87岁的老人显得兴致盎然。当讲解员介绍,曾"难产"十多年的成渝铁路工程,在新中国成立后三年间便竣工通车,128万余根枕木皆由沿线百姓提供时,他感慨地不住点头。在展区讲述当年打眼放炮手工挖掘的惊险、因工作涉密难与家人联络的辛酸时,他云淡风轻地说,"我们那时候都经历过,是真的不容易。"
谈到印象最深的参观感受,钱七虎提起了我国首次运用国产大盾构机的汕头海湾隧道工程。该项工程也是我国第一条地处8度抗震设防烈度区的超大直径海底盾构隧道。钱七虎当时任汕头海湾隧道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在确定采用国产大盾构的决策中起到了一锤定音的决定性作用。
钱七虎说,"后来实践也证明,当时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现在我们国产大型盾构机已经很多了,不仅参与国内的工程建设,也走到了海外的市场。我相信,这条路肯定会越走越宽,将来我们肯定是世界隧道工程的引领者。"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国产盾构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占比达到95%以上,国际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0%,并且,国产盾构的智能化建造体系也正逐步向全球范围推广应用。"我相信,隧道工程的技术将来一定是传统隧道工程技术和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全面融合。我们一定要走这条道路,而且要特别注意,把人工智能引入到隧道工程的技术里来,这样才能使隧道工程的建设实现再一次的、重大的辉煌和飞跃。"钱七虎说。
在采访中,钱七虎院士还分享了他对隧道工程发展的看法。他认为,隧道工程正在进入第四次飞跃,即传统的土木工程和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融合。他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中国土木工程的现代化,隧道工程技术的学科交叉融合,我们一定要走这条道路,而且要特别注意把人工智能引入到隧道工程的技术里面来。
对于年轻一代的"中国隧道人",钱七虎院士寄语道:"我希望我们土木工程的青年科技人才、隧道工程的技术人才,一定要在未来领域,展示出你们的风采和技术担当,创造进一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