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儿童血常规检查全解析:从检查意义到报告解读,让家长不再困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儿童血常规检查全解析:从检查意义到报告解读,让家长不再困惑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59587792_121118846

血常规检查是儿童体检中常见的项目,但很多家长对其存在误解和抵触情绪。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血常规检查的意义、指标含义以及如何正确看待这项检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

每次体检的时候家长闻之色变的就是医生的那句"今天要查个血常规!"
为什么医生总是喜欢给我的宝宝扎手指呢?
其实医生也是不希望给宝宝来上这可怕的一针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血常规的神秘面纱吧!

经常看到有妈妈们抱怨不想给孩子血常规:
小感冒都要我们验血,难道不验就不能看病了?每次看见孩子被扎我就恼火~
血常规单子我也看不懂,每回医生开的药都差不多,下次我都直接给娃用上次的药算了!
排队验血等半天,医生看结果才几分钟,感觉太糊弄了,我都不想给孩子查血常规了……
儿童保健为什么这么重视孩子血常规呢?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捣蛋鬼”吧。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
通常血常规可分为三大系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孩子生病,千万别忽视了血常规
目前来说,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基础的检查之一,对孩子来说,用指尖血就能做。
那为什么有时又要采静脉血呢?
指尖是采集末梢血的常见部位,一般可以检验血色素、白细胞(淋巴、中性)、红细胞、血型等。只是和静脉抽血相比较,影响指尖末梢取血的因素较多,样本相对容易被污染,因此可能导致化验结果被干扰。比如采集末梢血时,因为宝宝指尖末梢血量有限,采集时要不断地挤压,如果操作不慎,容易混入其他的组织液,如此就会稀释了血液成分,数据自然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目前很多医院都会从宝宝肘正中静脉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
血常规的数据能够直观地反映宝宝有没有感染,而且还能简单的区分孩子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是诊断和用药的重要依据。
除了普通的感冒之外,血常规还能查出孩子有没有贫血、有没有血液系统方面的疾病。

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通俗易懂的讲解如何判读儿童血常规报告单吧。

血常规报告内容较多,各项含义不同,看报告时可分为三大块,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一、红细胞系统
红细胞系统,反映供氧状态。我们要能判断是否贫血,以及是不是缺铁性贫血就可以了。检测项目有:血红蛋白浓度(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大家记住,第一项(Hb)降低说明贫血,后三项低,提示缺铁性贫血。对于是否贫血,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数值:血红蛋白(Hb)在新生儿期<145 g/L,1~4 月时<90 g/L,4~6 个月时<100 g/L,6 个月~6 岁时<110 g/L,6~14 岁时<120 g/L时可以诊断贫血。
当红细胞出现增多时,有可能是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
二、白细胞系统
白细胞系统是最基本的炎症感染指标。
参考值:
白细胞(WBC):儿童(512)×10^9/L;6月2岁(1112)×10^9/L;新生儿(1520)×10^9/L。
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 0.40~0.75 儿童 0.30~0.65;
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B):0~0.01;
淋巴细胞(L):成人 0.20~0.45,儿童 0.3~0.56;
单核细胞(M):成人 0.02~0.06,儿童 0.02~0.08。
临床意义:
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N)
增加: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白血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