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渤海变迁与黄骅地名历史文化内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渤海变迁与黄骅地名历史文化内涵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62018768_121106842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海域面积8.2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黄骅地区作为“沧海桑田”一词的典型特指,其地名的产生和发展与渤海与黄河的历史变迁密切相关。

渤海属西太平洋的一部分,是我国的内海,它三面环陆,北、西、南分别与辽、冀、津、鲁三省一市毗邻,东南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海峡口宽59海里,海域面积8.2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中部水深不及30米,最大水深78米。古渤海的形成在地质史上经历了从陆地—湖盆—海洋的沧桑演变, 按国际通行的地质年代划分,地史最近阶段新生代至第四纪全新世时期,形成了现代的地壳构造格局和自然地理面貌即出现了渤海轮廓,随着黄骅境内自西向东与海岸线基本平行的6条古贝壳堤的发现,为海陆过渡变迁演变提供了直接证据。因此,黄骅地区也就成为“沧海桑田”一词的典型特指。

据地质学家研究,渤海的形成与演化,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从史料记载分析,历史时期渤海海面也有3次大的波动变化。大禹治水前古黄河最早即在黄骅境内流入渤海,公元前21世纪到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下游河道主要有山经河、禹贡河、汉志河。战国中期筑堤后,山经河、禹贡河断流改道,黄河入海走汉志河,时以大河专称。周定王五年(前602)历史上黄河第一次大改道就有黄河主流入海口是在黄骅境内的记载。直到王莽始建国三年(11)河决魏郡, 黄河主流才移至山东利津入海。其后随着黄河下游河道的南北迁徙改道,又屡有在黄骅入海的情况。作为古黄河入海口之地,渤海湾西岸黄骅地名的产生、 发展,必定也会伴随着渤海与黄河的历史变迁而演变。

渤海古称“沧海”,又因地处北方,春秋至秦汉也称“北海”,更由于在我国四大内海中年纪最轻,还称“新海”,汉末晋初始称渤海。今黄骅市区东西向5条主要干道则分别命名为“沧海路”“渤海路”“新海路”“学院路” “北海路”。

黄河古道在黄骅境内分布主要有3条,入海河口有大河口、南排河口、歧口,南支从孟村入境,经柳林庄、堤柳庄、湾湾头、海丰镇,从大河口入海。基本沿原大口河、柳河走向。中支从沧县入境,大致沿南排河走向,经滕庄子、中捷、南大港在南排河口处入海。北支从青县入境,大致沿北排河、子牙新河走向,经大麻沽、王化庄、乾符、同居、太平村、沙井子,在歧口入海。黄河在西汉以前称“大河”或“河”,西汉以后才称黄河。古黄河入海口当时在黄骅境内,现存有些地名均能佐证古黄河的流经,如大河南、堤柳庄、柳林庄、柳河等。对此,历史地理古籍多有记述,《山海经·海内东经》中称:“虖沱水出晋阳城南,而西至阳曲北,而东注渤海,入越章武北。漳水出山阳东,东注渤海,入章武南。”《水经注》也记载:“清河又东北,右会大河故渎,无棣沟出焉。无棣沟又东分为二渎,枝渎又南东屈,又东北迳盐山东北入海。”《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一书对“大河故渎”的叙述为“过长寿津后,河水折而北流,至今馆陶县东北,折东经高唐县南,再折北至东光县西会合漳水,复下折而东北流经汉章武县(今黄骅郛堤城)东入海。”则是说中支故道。《中国历史地理概述》认为“禹贡河”在深县与“山经河”别流穿过河北平原东部向东北至青县南,在南、北大港之间太平村以东入海,则是讲北支故道。

综合分析上述3支黄河故道的入海口,可以得出结论:黄河最早是在大口河入海,即秦汉以前今黄骅港是黄河入海口,秦汉以后今南排河口即是黄河入海口,至于歧口,顾名思义就知道是相对于主入海口的次入海口称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