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颙院士自叙:唐山大地震亲历与反思
陈颙院士自叙:唐山大地震亲历与反思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里氏7.8级的大地震。这场地震是20世纪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不同的资料统计,此次地震共导致约24万人死亡,16.4万人重伤。陈颙院士在《点亮地下明灯》一书中讲述了他的亲历与反思,特节选,以此纪念唐山大地震48周年。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抗震纪念碑碑文:突然,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屋倒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建设城市夷为墟土,24万居民殁于瓦砾,16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此难使京津披难,全国震惊。
唐山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多钟。当时我住在北京前门附近一个非常破旧的二层木质结构的楼房里,我刚躺下一会儿,迷迷糊糊中就觉得床有些大幅度上下跳动,地板甚至整个楼房都发出“嘎吱”的声音。我立刻意识到“有大地震发生了”。长年从事地震工作的我被晃醒后没有立即下床,而是躺在床上开始数数,“一、二、三……”,数着数着床的晃动变小了。当数到第二十的时候,突然又来了一次晃动,比第一次更厉害,整个楼层都在忍受剧痛似的“哗哗啦”乱响。这短短的20秒钟间隔就是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间差。于是,我有了一个初步判断:地震不在北京——在距离北京160km的地方有大地震发生了。长期与地震打交道的结果,使我自己变成了一台活的地震仪。
部署在华北地区的地震台,多是为记录中小地震而设计的,大地震时多数被震坏,不清楚这次地震的震中在哪里,于是清晨研究所派人出去寻找震中,我不是第一批派出的人员,但幸运的是,我们经过的路程没有破坏,于上午11时到达了唐山市区,成为最早来到地震现场考察的科技人员。
震后,唐山的交通堵塞十分严重,抢劫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随着解放军进入唐山,并采取稳定社会的许多非常措施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一,恢复了唐山市的交通秩序。没有通行证的汽车一律不许进入唐山市;市内凡是两车相对堵塞马路又不相让的,毫不客气地将它们翻到路边的废墟里,腾出道路来。第二,制止了抢劫等不良现象。街上的人特别是出城的人,凡是手上戴两个手表的,或是骑自行车且车架上拉有箱子的,都被认为有抢劫的嫌疑。没有工夫审查,直接拿电线将他们捆在公路边的树上,待以后再认真审查。有段时间唐山到丰润沿途的马路边捆了许多人。很快社会秩序得到控制。这种紧急救援、紧急措施是在非常情况下必须采取的一种非常措施,任何重大灾害后都应这样做。
1976年我在北京住的房子是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凌晨3时,在床上明显感到两次震动,先是上下震动,20秒后又左右震动,跑得快的地震波和跑得慢的地震波每秒差8千米,20×8=160千米,我知道:160千米外发生地震了。
唐山地震灾情极为严重。48小时内发生7.8和7.1级两次强烈大地震,5级余震16次,3级以上地震900多次。大街小巷被倒塌建筑物堵塞。路边居民搭棚露宿,停放尸体。人人心急如焚,争路行驶,互不相让。道路堵塞,30日上午中央慰问团到达后,进不了城,临时改为乘直升机在空中视察,散发慰问信。第二天才进入唐山。
灾后采取非常措施,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是应急反应的最重要环节。1906年美国旧金山地震后,当天市长发布了市长令,紧急采取了非常措施,就是一个例子。
知道破坏最严重的地点在唐山市,并向上级汇报完以后,下一个问题是破坏的范围有多大。于是我们赶往唐山南方的宁河县,在了解了唐山南面的地震破坏情况后,赶回唐山。当时,天已经黑了,路上没有灯。宁河到唐山的公路遭到严重破坏,路中间多处出现了与公路平行的地裂缝,裂缝的宽度不等,有的可以达到半米。回唐山的时候,我们的吉普车不小心陷进了地裂缝里,寸步难行。就在我跳下裂缝去抬汽车轮子的时候,唐山地震最大的6.9级余震发生了。我清醒地感觉到地裂缝像一张大嘴忽而闭合忽而张开,合上时两侧刚刚抵着我的肩膀,张开后却又宽宽敞敞的。这种一张一合的变化非常快,一次也就一两秒钟时间,快得我来不及做任何反应。几个来回后,大地又“倏”地一下静止了,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1975年海城地震时恰逢冬天,土被冻得很硬。我曾亲眼看到有人陷到地震时张开的地裂缝里,当地裂缝合上时,不容他有任何挣扎,裂缝就已经将他的腿挤压得像书那么薄。一想起来真有点后怕。
天津市汉沽区博庄公路边缘地裂缝,汽车轮卡在裂缝中(来源:《唐山大地震震害(四)》,俞泽良拍摄)。
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是应急反应的最重要环节。1906年美国旧金山地震后,当天市长发布了市长令,紧急采取了非常措施。
1975年海城地震前三天内频繁发生了500多次小地震,这些小地震的频繁发生(前震)成为其后大地震的前兆。但一年后,唐山大地震在悄无声息中给了人们当头一击,没有任何的异常,平静得连一个前震都未发生,然后一瞬间就夺去了24万人的生命。唐山地震暗示我们: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地震是完全一样的。正如不存在两片完全一样的雪花,这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地震过程的复杂性——一次地震发生之前的现象很难在另一次地震之前上演简单的重复。唐山地震后,我查看了震前出版的河北省北部的地质图,发现图上唐山市的地质断层很少,而周围地区却有不少断层。为什么地震不在断层密集的地方发生,而偏偏发生在地质图上断层很少的地区?2004年著名的地震专家安艺敬一来华讲学时,对美国地震学家将地震研究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已知的一条断层上表示忧虑,而地震与断层的这种紧密关系正是安艺敬一在20年前提倡的。因此,无论是对地震发生地点的估计,还是对地震发生时间的预测,我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和几个同事将唐山地震前后的所有资料,汇集成一本书,希望留下走过的脚印,并能引起新的思考,对今后的路有所帮助。
我和几个同事合写的书《1976年唐山地震——一次灾害的解剖》。1988年英国Pergamon Press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