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代教育孩子的启蒙教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代教育孩子的启蒙教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395.html

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启蒙教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三字经》到《小学韵语》,这些经典读物不仅在历史上影响巨大,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古代启蒙教材的特点和价值。

01.《三字经》:蒙学之冠

《三字经》由宋朝王应麟编写,后经后人修订。全书共一千多字,采用三字一句、四句一组的结构,句句押韵,朗朗上口。内容涵盖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等多个方面,被誉为“蒙学之冠”。

02.《百家姓》:便于日用

《百家姓》编纂于北宋初年,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便于诵读和记忆。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03.《千字文》:文采斐然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周兴嗣编写,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蒙学教材之一。全书文笔优美,辞藻华丽,句句押韵,朗朗上口,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

04.《千家诗》:包罗万象

《千家诗》是明清时期流行的格律诗选本,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编排,所选诗作包括律诗和绝句。全书虽然只选了226首诗,却包括了120多位作者,题材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05.《声律启蒙》:写诗训练

《声律启蒙》由清朝车万育编写,全书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06.《笠翁对韵》:易于记诵

《笠翁对韵》由明末清初李渔编写,“笠翁”是李渔的号,书的编排方式和《声律启蒙》相同。《声律启蒙》《笠翁对韵》都是是教儿童如何写诗、作对子的。

07.《幼学琼林》:读书阶梯

《幼学琼林》由明末程登吉编写,后人又进行了增补。全书用骈体文写成,非常便于诵读、记忆,内容主要是介绍成语典故,非常广博,所以有这样一句话:“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

08.《增广贤文》:世态人情

《增广贤文》编写于明代,清·周希陶又进行了重新编订。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包,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但是核心还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09.《龙文鞭影》:典故大全

《龙文鞭影》由明朝萧良编写,杨臣诤增补修订。全书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两句对偶,各讲一个典故;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的轶闻趣事。

10.《名物蒙求》:常识教育

《名物蒙求》由宋朝方逢辰编写。内容包括天地、四时、风云、动植物、器具、田园、房舍等,可以使儿童认识事物和理解一些自然现象,有其一定的科学教育意义。

11.《性理字训》:引导思考

《性理字训》由宋朝程若庸编写。内容分为造化、性情、学力、善恶、成德、治道六门,每门有若干条字训,共计183条。每条字训都是以四言句式予以简要的阐释,如“一气昂然,充塞太虚,动静周流,造化发育,是曰元气”“身备万善,不学而能,是曰良能”等等。《性理字训》实质是理学的启蒙书。

12.《史学提要》:历史启蒙

《史学提要》由宋朝黄继善编写。是一本简要而系统的历史启蒙读物,用四字的句式编写出一部从上古开始,一直到北宋末的简要通史。

13.《历代蒙求》:历史大纲

《历代蒙求》由元朝陈栎编写。用四字句编写自上古至元代末期的历史,比黄继善的《史学提要》更为简要,全书只用了944个字,如写五胡十六国仅用了24个字:“自晋中微,群胡云扰。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夏一蜀,纷纷僭窃。”以一、二、三、四、五标明了十六国,很便于记诵。

14.《五字鉴》:鉴古鉴今

《五字鉴》由明朝李廷机编写。是一部几百年来流传较广的蒙学读物,大略是以五言诗句的韵文形式,按时代顺序将我国上自远古传说,下至元明的社会历史,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总述和概括。可以说这是一部专述我国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蒙学读物。全书仅万余字,行文言简意赅,叙事条理分明,深受人们喜爱,并成为蒙馆中与《三字经》《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并列的蒙学读物。

15.《小学韵语》:大儒名作

《小学韵语》由清朝罗泽南编写。罗泽南是湘军鼻祖、统帅、悍将,为湖南双峰县人。他以自己的湘勇为基石,协同乡党曾国藩创建了威名远扬的晚清湘军。罗泽南同时也是晚清最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当时流行的朱熹、刘子澄编的《小学》一书极有价值,但是里面的语句或长或短,参差不齐,不易记诵,不便儿童学习,因此他把这书重编为韵语,定名为《小学韵语》。《小学韵语》成了晚清最著名的童蒙读物,也是民国时期最流行的学童启蒙教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