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了解催眠的起源与发展,一起来揭开催眠的奥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了解催眠的起源与发展,一起来揭开催眠的奥秘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5490204_783355

催眠术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技术,长期以来在人们心中带有神秘色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催眠术的探索不断深入,使其逐渐科学化、系统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心理学研究表明,催眠术是打开人们心扉的钥匙,它不仅能给人智慧和启迪,更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技术,帮助许多疑难杂症患者康复,缓解焦虑抑郁情绪,让人们体验到生活的温馨与乐趣。

催眠术的三个发展阶段

催眠状态很早就出现在人类生活中,但长期被宗教所利用,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仅见于一些神学或原始艺术之中。从现有文字记载考证,催眠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例如,我国古代武林中的"定身术",通过双眼凝视对方、口中念词等方式,与现代暗示催眠术有相似之处。

神学时期

15世纪以前,受当时科技水平限制,人们用"神"或"魔"解释自然现象。催眠术被神职人员用作"法术"或"法道",用于呼神祛魔。如古罗马僧侣在祭日时进行自我催眠,呈现失神状态为教徒问卜消灾;有的寺庙通过集体催眠祈祷,让教徒见到神灵,以此解脱忧虑烦恼。

流体学时期

15世纪后期,人们对催眠的理解从神力影响转向天体星相对人体内体液的影响,开始注意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占星术成为流体力学说的典型代表,认为天星影响人体,催眠中的神奇现象是天星作用的结果。

18世纪,麦斯麦系统研究催眠术,提出动物磁气流体学说。他使用磁气桶进行集体治疗,通过磁棒和催眠语使受术者进入集体催眠状态。尽管后来发现磁气桶并无实际磁气,但这种流体学说持续了约三个世纪,可视为催眠的科学萌芽阶段。

科学时期(又称心理生理时期)

18世纪后期,随着科技发展和产业革命思想影响,人们开始从心理暗示和神经系统疲劳等角度理解催眠。布雷德医生通过观察发现,催眠状态是视神经疲劳后的睡眠现象,提出"hypnotism"(催眠)一词,取代了"麦斯麦术"。

布雷德发表《神经性睡眠论》,提出催眠状态的几个阶段和对神经症的治疗作用。1850年,催眠已作为麻醉方法应用于外科手术中。巴甫洛夫认为催眠是部分睡眠,催眠性抑制可以时而笼罩大脑半球的不同区域。目前,对催眠状态的心理生理学研究日益深入,各国相继成立研究机构,催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我国催眠术的发展

我国催眠术的真正起源和发展因文字记载有限,只能见于古籍之中。如唐明皇夜游月宫的故事,可能是罗公远使用催眠,在暗示下使唐明皇出现各种神奇幻觉。此外,周穆王看到西极天国神仙下凡的记载,也可能与催眠后的幻觉有关。

我国催眠术的应用最早见于寺庙中,神职人员使用自我催眠和集体催眠传教、占卜、祛疾。民间巫婆的失神状态也具有类似特点。

20世纪初,余萍客等人创建中国心灵俱乐部,开展心理与催眠研究,出版60余种相关刊物,培训大批学员。鼎盛时期会员达八万余人。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心理科学得到重视,催眠作为心理治疗的重要内容开始复苏。1986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期全国催眠术讲习班在山东泰安举办,取得良好效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