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河北平乡县河古庙村东岳天齐庙的历史渊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河北平乡县河古庙村东岳天齐庙的历史渊源

引用
百度
1.
https://tieba.baidu.com/p/4796847593

河北平乡县河古庙村的东岳天齐庙是一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庙,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占地28亩,拥有福禄寿宫、慈航殿、财神殿等135间庙观房屋,是当地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

河古庙因地处漳河,有一古庙而得名。村内东岳天齐庙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有1300多年的历史。相传庙亭上有一古钟,钟声洪亮,声震八方,有钟响“四县两省头”之说。

东岳天齐庙

东岳天齐庙始建于战国(前475——前221)时期,占地28亩,其中:备用地14亩,庙观房屋93间,其他用房42间,计135间。有福禄寿宫,慈航殿、财神殿、文王殿、阎王殿、药王殿、龙母宫、三霄圣母殿、碧霞宫、斗母宫、仁圣大帝殿、睡母宫、天生母殿、逍遥宫、三清殿、玉皇阁、鬼王殿、火神庙、天师府、钟鼓楼,各神象115尊,本寺有口洪钟,撞响之后,其声音可听五州(庙周围五个村名)四县(平乡、广宗、邱县、曲周)两省头(邱县秦时归山东,平乡县属钜鹿郡,为河北省)。据传秦始皇东巡亲自到天齐庙降香。该庙1997年群众筹资200多万元,进行重修,到2004年已恢复原貌。

天齐庙的由来

东岳天齐庙位于平乡县东南部的河古庙村内,据传说,始建于东周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泰山有一名道人西去华山布道,路经此地,目睹此处有九条大路汇入此地,外观上像有九条龙口相汇,称谓“九龙口”,观其地貌,确是一块建庙修身的风水宝地。老道经过深思熟虑,确定在此建一规模雄伟的庙宇,弘扬道教。当时,因人烟稀少,靠四方善男信女舍施已无能为力,老道从其本观内调来资金,亲自设计,亲自督工,在此建造而成。因建此庙于泰山有关,故命名为东岳天齐庙。

秦始皇曾驾临此庙

庙建成之后有不少善男信女来此学道修炼,此时庙就很有名气。秦始皇东巡在巨鹿郡时,听宦官赵高说东岳天齐庙有口大钟,此钟撞响后,可以听五洲(指周围的五个三洲村)、四县(平乡、广宗、邱县、曲周)、两省头(庙以南属于山东省管辖,此庙属河北管辖)。秦始皇愿意目睹此钟,于是来东岳天齐庙,一是降香,二是看其钟如何巨大,响音如何宏远。到此之后,当时的钜鹿郡长和东岳天齐庙的道长随从跪迎相接。秦始皇因经不起一路风霜劳累,已经染病在身,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伴驾的郎中使尽解数也无能为力,秦始皇驾崩在今天的王固村。

天齐庙与张角

东汉末年,东岳天齐庙由道内高道于吉主持,病倒之后由当地有名的郎中张角为其调治痊愈,在治病过程中,于吉把道内的教义渗透到张角的脑海中,于吉收张角为徒,并亲自把“太平清领书”(太平经)秘传给张角。张角根据于吉的授意,尽心研究“太平清领书”的内涵,利用行医之便,发展信徒,传授给众徒弟们“太平清领书”的内容,十余年间,发展信徒达数十万之多,遍及青、徐、幽、荆、杨、兖、豫八州之多,连结郡县,张角所言无不响应。

甲子年(184年)三月五日宣布起义。张角在发展“太平道”组织“黄巾军”起义的整个计划过程中,各种会议的集合碰头、布置等其地点设在东岳天齐庙。

据《鸡肋编》等书记载,宋代的摩尼教徒即以张角为教祖,讳言“角”字,清代川陕五省白莲教起义,以“黄天将死,苍天当生,大劫在迩,人民有难”相号召,显然模仿张角谶语。东岳天齐庙也受牵连遭到当时官府的破坏。庙内房屋所剩无几。

敬德重修天齐庙

唐朝初期,唐王李世民,为了实现出身名祖的愿望,认老子李耳为其先祖,在允许其他宗教活动的同时,对道教另有独观,敕令全国上下学习道德经,并于贞观15年(641年)派得力大将尉迟敬德重建东岳天齐庙,此庙之规模是长安以东、屈指可数的,唐高宗曾送其小女入坤道在此庙出家修炼,为此唐王敕令扩建了太平观、金仙观和玉贞观,并把东岳天齐庙更名为“太平观”。

宋、明、清重修天齐庙

宋朝时,各地客商集资重修了前大殿,东西厢房。经庙内主持与多方协商把“太平观”重新更改为原名“东岳天齐庙”。

明朝时,此地已经是商贾云集之地,每逢四、九集日来此做买卖,四面八方肩挑推背,车水马龙,近至庙的周围,远达百里之外。永乐年间,在经圣喻迁民的号召下,姚姓从山西洪洞迁至此地,因西邻漳河、东邻东岳天齐庙,故此起名河古庙。并对东岳天齐庙又进行了重修整理,庙内第十一代武当琅梅派道士段性礼在此发展道徒,其河古庙村的道徒最多,为当时闻名的道士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