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第十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名单公布,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4名学者入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第十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名单公布,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4名学者入选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881051

6月25日,第十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揭晓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控制论、系统工程与航空航天技术专家宋健获得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另有40位专家因在各自领域取得突出成绩而荣膺光华工程科技奖。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4名学者入选。

陈求稳

陈求稳,湖北黄梅人。2004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博士毕业,现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生态水力学和环境水信息学研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江苏省“双创人才”获得者、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层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Ecological Informatics和Journal of Ecohydraulics的副主编,Journal of Hydroinformatics、《水利学报》、《生态学报》、《水利水运工程学报》等期刊的编委。国际水利环境工程学会(IAHR)中国分会执委,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地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理事、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湿地专委会委员。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9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EI 30余篇,论文SCI他引1200余次,2016年H因子16;出版专著3部,合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17项,含美国专利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创新团队奖2项。在水电开发生态环境效应模拟评价及水库生态友好调度、湖库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预警与控制、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等方面取得较突出的成果。研究成果在雅砻江、漓江、海河、淮河、太湖、巢湖、滇池、鄱阳湖等水环境生态保护中得到应用,产生了较重要的学术影响和工程效益。

曲久辉

曲久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国际水协会(IWA)常务理事,《环境工程学报》主编及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副主编和编委。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特别是饮用水质安全保障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9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本,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2004年和2006年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9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10年分别获得全球和东亚地区IWA(国际水协)创新项目奖,201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芳柏

李芳柏,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红壤铁循环与污染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南粤百杰。入选英国土壤学会会士、中国土壤学会会士。担任华南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主任。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 计划”课题等。带领“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长期聚焦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及粮食安全的国家重大需求与国际性难题,创建了降低土壤重金属活性的铁循环调控原理–多介质界面的三重阻控技术–大面积治理的工程化应用体系。主持编制国家、行业、广东省技术标准共 15 项。授权发明专利65件,其中美、日等国际授权专利共26件;发表SCI论文330余篇。ISI系统H指数63。SCI他引1.5万次。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土壤学会杰出成就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共 4 项。

林璋

林璋,教授,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Environ. Sci.: Nano副主编,荷兰爱思唯尔期刊Eco-Environment & Health副主编,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FRSC),中国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重金属污染控制化学研究,致力于解决污染控制工程中的科学问题。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 表界面调控晶体生长理论在危废中重金属深度提取和分离中的应用研究;2) 纳米技术对水中低浓度重金属的深度提取及富集理论;3) 新材料对工业二氧化碳废气的能源化转化;4) 地质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转化及成矿固定原理。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先导A、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重要科研任务20余项。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ES&T, Nano Lett., Nat. Commun., Small, PNAS, Joule等期刊共发表 SCI 论文 300余篇,SCI引用逾万次。已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 PCT专利10余件。并结合污染控制创新理论与行业实际需求,完成了多项工程案例,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一等奖三项,相关技术被列入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目录。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