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七星高照”中的“七星”之谜
探索“七星高照”中的“七星”之谜
“七星高照”这一说法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但你知道吗?这里的“七星”并非单一指代,而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它可能指的是福星、禄星、寿星、文曲星、武曲星、七政星以及月老,这些象征着吉祥、富贵、长寿以及文化与武力的星辰,共同构成了老百姓心中的美好愿景。另一方面,七星也可以指代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这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北斗七星,它们闪烁着智慧与力量的光芒,引领着人们前行。
福星:神秘色彩的民间传说之神
福星,这一承载着神秘色彩的民间传说之神,自古便象征着幸福与希望。其起源可追溯至遥远的唐代,道州曾以选送侏儒为乐,但唐德宗时期的道州刺史阳城却废除了这一陋习,并坚决抵制了皇帝的征选要求。这一善举赢得了州民的深深感激,他们于是将阳城奉祀为福神。随着时代的演变,至宋元明清时期,福星的形象与传说不断演变,甚至有传闻称其为汉武帝时的杨成,或尊天官为福神。尽管历经沧桑,福星所蕴含的美好寓意却历久弥新。
禄星:主管功名利禄的星官
与天官福星相似,禄星同样源自一颗璀璨星辰的化身。然而,其形象的演变却远比福星更为丰富多彩:
- 一种说法将他与文昌星,亦称文曲星相联系,象征着对考生的庇佑,寓意金榜题名。
-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他原本是一位道术高超的道士,擅长使用弹弓,百步穿杨,箭无虚发。
- 还有一种说法,将他与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皇帝孟昶相提并论,这位以英俊潇洒著称的亡国之君,赢得了众多女性的青睐,也因此被附会为送子神仙张仙。
寿星:中国神话中的长寿之神
寿星,原是恒星之名,与福、禄三星并列,亦被称为南极老人星。在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于长安附近的杜县兴建了寿星祠,自此,寿星形象逐渐演变为仙人。明朝时期,《西游记》描绘寿星手捧灵芝,身形矮胖,大头、大耳、短身躯,凸显其长寿特征。同时,《警世通言》中还流传着“福、禄、寿三星度世”的神话故事,进一步丰富了寿星的文化内涵。在古代画像中,寿星常被描绘为一位白须老者,手持拐杖,额头高耸,成为长寿老人的典范。鹿、鹤、仙桃等元素常作为其衬托,共同象征着长寿的寓意。
月老:掌管婚姻的神仙
月老,又称柴道煌,在民间被誉为月下老人或月下老儿,是中国神话中掌管婚姻的红喜神,即媒神,位列天庭上仙之列。其名“月下老人”或“月老”的由来,可追溯至唐代李复言所著《续玄怪录•定婚店》中的故事角色。此后,这一称号逐渐成为媒人的代名词,简称“月老”。在中国民间,“月老”的形象深入人心,常被描绘为手持红丝、携杖悬婚姻簿,以童颜鹤发示人,穿梭于烟雾之中。他依据婚姻簿中的神秘记载,以红丝线系足命定的夫妻,确保他们无论经历何种变迁,终将结为连理。
北斗七星: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星宿
古人将这七星巧妙地联想成古代的斗形,用于舀酒。其中,天枢、天璇、天玑、天权这四星构成斗身,被称为魁;而玉衡、开阳、摇光三星则组成斗柄,被称为杓。北斗星的位置会随着季节和夜晚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古人通过观察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便能判断出季节的更迭:斗柄指向东方,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指向南方,则意味着夏季的炽热;指向西方,秋季的凉爽便不期而至;而指向北方,则宣告着冬季的来临。
文曲星:主管文运的星宿
文曲星,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是主管文运的星宿。那些文章出众、因而被朝廷选拔为高官的人,常被赞誉为文曲星下凡。在民间,范仲淹、包拯、文天祥以及许仙的儿子许仕林等历史人物,都被视为文曲星的化身。文曲星象征着科甲功名,与文昌星一同被视为吉祥之星,预示着在文艺方面拥有卓越才能或对文学艺术有浓厚兴趣。
武曲星:财富与武勇之神
武曲星不仅被尊为财富之神,还肩负着掌管天下武运、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在历史长河中,众多武曲星下凡的人物,如姬发、关羽、狄青等,他们的故事广为流传。当武曲星入财帛宫时,预示着财富的繁荣,拥有这样星象的人往往是理财的行家里手。若与天府星同宫,更是象征着长寿与富贵。
然而,武曲星也有其独特的一面。它被称为寡宿星,意味着孤独。当武曲星落入六亲宫时,可能与该六亲关系疏远,容易陷入孤独寂寞的境地。但幸运的是,武曲星喜欢与六吉同宫,这样能够增强其力量。同时,化禄、化权、化科星的加持,也会使武曲星更加光彩照人。但如果与火星、化忌星、孤辰星、寡宿星同宫,其性质则会发生显著变化,需要另行详细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