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以形写神 戏曲人物的生动灵魂就靠他们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以形写神 戏曲人物的生动灵魂就靠他们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zaobao.com.sg/lifestyle/culture/story20250109-5691203

陈寿山忧虑自己的手艺没有人继承。 (何炳耀摄)

在新加坡,比起其他艺术门类,戏曲呈凋败颓势是不争事实,妆造师傅们谈起技艺传承时,都各有体会。

成为炙手可热的戏曲化妆师前,洪茹望是中国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的演员,化妆算是老本行之一,因专业戏曲演员,都得学会自行打理妆容。“以前是给自己化,现在男女演员的妆我都会化。我随先生来到新加坡,之前在先生所属的社团里,有演出就帮他们化妆,本地戏曲界相通,后来就帮越来越多的剧种化妆。从1996年移民来新算起,至今也快30年了。”

洪茹望也说:“的确是因为喜欢,看到自己化出不同形象很满足很快乐,这是一个塑造美的工作。”她笑说偏爱化花旦妆和小生妆。

洪茹望说几十年来戏曲妆容产生了演变,拿京剧来说,京剧妆已经改良,巧妙地吸收了别的剧种优点。“京剧整个妆面以前感觉似乎以正红为主,现在正红没那么多,会加一点玫红进去,可以说随着时代发展,审美也提升。”

洪茹望的观察是:“目前现实情况是本地戏曲演员年龄都偏大,视力受限,他们要学戏曲化妆的话,难度很大,想学的人是有。问我要开班吗?当然我很愿意分享一些化妆要点,但化妆最重要的就是实践,不停地实践,如果一年才演个一次,形同没有实践机会,那学多少也没有用。”


两位妆造师傅都有过表演经验,但几十年来甘于出让氍毹(qú shū),隐于后台,而且他们都有正职,从事戏曲妆造,完全是挤出业余时间来“用爱发电”。


在新加坡为戏曲演员打点妆容、头饰与服饰的妆造师,寥寥可数,陈寿山与洪茹望是少数的两位。他们曾有过表演经验,但几十年来甘于让出舞台,隐于幕后,业余从事戏曲妆造,掌握精湛技艺,用一双巧手赋予各剧种戏曲人物气韵生动的灵魂。

戏曲舞台是一个令人目眩神迷的世界,胡弦钹铙声撩动人心喜怒哀乐,唱念作打中倾尽世上悲欢离合,弄粉调朱间窥见浮生百态形色。老叟演出妍娜少女,媪妪化作俊帅儿郎,瘦弱躯肢可显摧山搅海之雄壮,丰腴腰身无碍玉软花柔之风流。这固然离不开梨园子弟对看家本领的精湛演绎,同样也绕不过戏曲一门绝活:妆造。

学艺人无机会实践

本地有陈寿山等为数不多的戏曲妆造专家,仍坚守传统戏曲舞台阵线。 (何炳耀摄)

陈寿山觉得,戏曲是一个时代的风华产物,自己那代人年轻时,着迷于戏曲,看戏是一整个时代的人会做的事。到了眼下网络时代,他疑惑:戏曲跟年轻人的关系是什么呢?

  • 从和番到过番 南音携戏剧南洋梦昭君
  • 看戏曲姹紫嫣红 梨园百花同台竞芳
    陈寿山说:“做多了传统老戏,有新编戏,人家把造型设计交给我,我就很开心。一些地方戏曲,允许你从造型上去改动去重塑,比如潮剧《西施归越》《中国公主杜兰朵》等,有的作品被中国的潮剧团拿去演,仍沿用我的造型设计。”


正式拜师学艺的陈寿山(左),头面功夫数十年不坠。(何炳耀摄)

洪茹望(59岁)也是横跨数个剧种的戏曲化妆师。“本地几大剧种都要会,每个剧种妆容各不相同,比较突出的是京剧、粤剧、福建戏(歌仔戏),和其他剧种明显不一样,潮剧妆受浙江越剧影响很大,琼剧妆也趋向于越剧妆,越剧妆成为主要南方剧种的标杆。化越剧妆我会用淡点、柔和点的颜色,化京剧妆、粤剧妆鲜艳的颜色用得多。”

尽管上了年纪,陈寿山手法依然利落,京剧《贵妃醉酒》中杨贵妃七个片子,两条“大柳”,以及包大头,他不出半小时就利索完成,而且精准对称,足见老手艺人熟能生巧。

洪茹望为琼剧《白蛇传》演员设计妆造。(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提供)

戏曲妆容随时代改变

千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

71岁的陈寿山,从事戏曲头饰、头面(指旦角头上佩戴各种饰物的总称),以及首饰制作45年。他原本在建筑界工作,刚退休不久。

洪茹望认为妆造是一个塑造美的工作。 (何炳耀摄)

陈寿山为旦角贴双颊的“大柳”,手法相当爽利。(何炳耀摄)

洪茹望化一个妆平均要40分钟,戏曲妆细碎又繁琐,难免会碰到她一个人得化10多个妆的情形,不啻为对体力、功力、眼力和耐力的多重考验。

在洪茹望手中,京剧《贵妃醉酒》杨贵妃容姿娇倩、粹雅高贵,越剧《白蛇传》许仙疏眉朗目、轩然霞举。

比起一般舞台表演,传统戏曲妆造不仅求美观,更是一种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段;且戏曲历史悠久,妆造形成一套独特美学体系和固定范式;台上不同行当角色对应不同妆造风格,各类角色妆容和服饰细节差异很大。因此,戏曲妆造不仅是舞台化妆的一部分,更融入文化、历史、象征和美学的多层含义。

陈寿山印象中最忙的一次,曾单独做了18个头面。他感慨:“头面这一块,真正有拜师的,技术比较全面的,似乎只剩下我。人家问我怎么不教?不是我不要教。以前我两个师父会担心没有徒弟,此刻我也担心没有徒弟。问题是以什么心态去学,除非学成后能进团里全心全意去做这一行……”

陈寿山多个剧种都涉猎,“后来慢慢做下去,其他剧种就会找你。片子啊大头啊都类似,可各剧种间头饰发饰有些细微区别。比如广东粤剧片子会拉得比较长,贴得比较低,泡子(扣状金属饰品)插得也高。”

洪茹望认为,戏曲化妆提升的诀窍是在演出中不停地练习实践。(何炳耀摄)

除了他们,本地还是有为数不多的戏曲妆造专家,这些幕后功臣们仍坚守阵线,戏曲舞台上一幕幕“以形写神”的快意浪漫,雕刻美好时一缕缕“立象尽意”的匠心独运,最能温润也慰藉爱戏之人的灵魂。

演过潮剧老旦的陈寿山说,以前潮剧戏班贴片子质量不高。“翻看潮剧老剧照,那一代包头实在不怎么好看,不如京剧那么正统。我第一次比较深入地接触专业贴片子,是沈阳市京剧团来新加坡,剧团交流,20几岁的我提出要向他们学片子学包头,于是一个星期内,我天天晚上跟着学原理学技巧,就这样打下基础。”

“早期职业戏班里,我做的这行,京剧叫包头的,潮剧叫打杂的。除做首饰外,也帮演员包头、贴片子。”陈寿山说:“我当时经过拜师这个流程,是跟两位老师专门学艺的,尽管有一徒不拜二师的说法,还好我两位老师是好朋友,是早期跟中国戏班过来,留在这里的。”

本文原文来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