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存储芯片产业发展现状、市场竞争格局及需求分析预测
中国存储芯片产业发展现状、市场竞争格局及需求分析预测
存储芯片是现代数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U盘、内存、消费电子、固态存储硬盘、智能终端等领域。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存储芯片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本文将从定义、分类、行业政策、发展历程、行业壁垒、产业链等多个维度,全面分析中国存储芯片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竞争格局及需求预测。
一、定义及分类
存储芯片又称为半导体存储器,主要是指以半导体电路作为存储媒介的存储器,通常用于保存二进制数据的记忆设备,是现代数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储芯片具有存储速度快、体积小等特点,广泛运用于U盘、内存、消费电子、固态存储硬盘、智能终端等领域。存储芯片分类较为广泛,按照用途可将其分为主存储芯片和辅助存储芯片;按照断电后数据是否丢失,可分为易失性存储芯片和非易失性存储芯片。
二、行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存储芯片行业的发展,并出台相关政策。2023年6月,工信部等五部门印发《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提出要重点聚焦核心控制、电源驱动、IGBT、大算力计算、高容量存储、信息通信、功率模拟、高精度传感器等车规级汽车芯片,通过多层推进、多方协同,深入推进相关产品可靠性水平持续提升。2024年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安徽省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2024)》,提出要实施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动态存储芯片等重大项目。
三、发展历程
中国存储芯片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2016年以前,中国在存储芯片行业几乎没有生产能力。国内存储芯片供给侧主要依赖进口。2016-2018年是存储芯片行业的发展阶段。2016年3月武汉新芯宣布,将投资240亿美元在武汉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存储芯片企业,集中精力研究生产NOR Flash和DRAM。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于2016年成立,分别致力于生产NOR Flash、DRAM芯片。2018-2020年是存储芯片行业的自主创新阶段,2019年底,长江存储64层3D NAND闪存开始大规模量产。2020年4月,长江存储推出128层QLC 3D NAND闪存。兆易创新突破国外厂商在中低端容量的NOR Flash技术壁垒,推出各类NOR Flash产品。2020年-至今,随着全球对存储芯片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存储芯片产业进入了高端突破阶段。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开始与国际巨头展开竞争。
四、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合格的存储芯片产品不仅需要在体积、容量、读写速度等性能指标满足市场要求,对于通用型存储芯片而言,还需要能适用于市场上种类繁多的各种电子系统。这要求相应的存储芯片设计企业具备从芯片、应用电路到系统平台等全方位的技术储备,这些都要求设计存储芯片企业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行业经验,对新进入存储芯片行业的企业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
2、客户壁垒
存储芯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电子产品安全性而言意义重大。因此,下游客户对上游存储芯片供应商的选择极为谨慎。客户若要大批量采购,势必对市场上符合基本要求、口碑较好的多款存储芯片进行可靠性、稳定性、兼容性等验证,从中挑选出合适的方案。由于验证时间长,客户一旦选定方案,通常不会轻易对存储芯片等核心器件进行更换。因此,在某一细分领域,一旦某一款存储芯片或者某几款存储芯片获得了客户认可,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将对后进者形成壁垒。
3、人才壁垒
存储芯片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团队、富有技术创新理念的研发队伍和富有经验的产业化人才是存储芯片企业高速发展、保持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存储芯片行业的高端技术人才相对稀缺,而优秀的管理人才和产业化人才通常都集中于行业领先企业,存储芯片企业之间人才争夺激烈。对于市场新进入者而言,人才成为存储芯片行业的重要壁垒。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存储芯片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原材料和半导体设备,其中,原材料主要包括硅片、光刻胶、抛光材料、电子特种气体等;半导体设备主要包括光刻机、刻蚀设备、清洗设备、PVD、CVD等。产业链中游主要为存储芯片的生产制造。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存储芯片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消费电子、信息通信、汽车电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