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I芯王」黄仁勋:从寄宿学校到执掌全球市值最高企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I芯王」黄仁勋:从寄宿学校到执掌全球市值最高企业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IIMMD1A05118HA4.html

在AI芯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英伟达,其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从台湾到泰国,再到美国求学,黄仁勋凭借坚韧的个性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带领英伟达从一家初创企业成长为全球AI芯片领域的领军者。

人生筑基期:辗转台湾、泰国、肯塔基和俄勒冈

1963年2月17日,黄仁勋出生于台湾台南。父亲黄兴泰是一名化学工程师,在美国冷气制造商开立(Carrier)公司工作。5岁时,全家搬到泰国生活,因为父亲萌生了开办化工企业的想法。

8岁时,黄仁勋第一次接触到汽油,他兴奋地将汽油倒入家里的游泳池并点燃,母亲罗采秀没有责怪他,而是说了一句“very beautiful”。这种包容的教育方式让黄仁勋养成了“诚实、勇敢、做好人”的品质。

1973年,由于越南战争导致东南亚局势动荡,黄仁勋兄弟二人被送往美国肯塔基州的一所宗教寄宿学校——奥奈达浸信会学院。这所学校虽然条件艰苦,但黄仁勋学会了与人相处之道,并在其中培养了韧性。

在俄勒冈州,黄仁勋展现出非凡的运动天赋,14岁登上美国体育画报,15岁获得世界少年乒乓球比赛第三名。他还曾在丹尼餐厅打工,这段经历让他变得更加善于沟通,提升了口语水平。

用「CEO数学」掌舵英伟达

1980年代,黄仁勋进入俄勒冈州立大学电机工程专业。在校期间,他通过帮助同学完成作业,不仅赢得了女神洛莉·米尔斯(Lori Mills)的青睐,还培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17岁时,他向米尔斯透露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在30岁时成为一家公司的CEO。令人惊讶的是,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竟然在13年后成为了现实。

毕业后,黄仁勋先后在AMD和LSI Logic工作,积累了宝贵的技术和销售经验。在LSI Logic期间,他结识了现代最重要的计算机架构师安迪·贝托尔斯海姆(Andy Bechtolsheim),为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1993年,黄仁勋与普里姆和马拉科夫斯基共同创立了英伟达(NVIDIA)。公司名称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基于3D图形芯片的产品定位,二是三人想打造出令竞争对手嫉妒的产品。因此,采用“NV”指代下一代计算机视觉,结合拉丁语中译为嫉妒的“Invida”一词。

创业初期,英伟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第一款产品NV1因功能过于复杂和价格昂贵而遭遇市场冷遇。但黄仁勋并没有放弃,他带领团队开发出NV2芯片,并最终推出了世界上首款仿制的PC芯片RIVA 128 NV3。这款产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使英伟达走上了正轨。

1999年1月,英伟达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随后,公司接连发布了RIVA TNT2和NVIDIA Vanta两大处理器产品,以及全球首款GPU GeForce 256。2006年,英伟达推出了适用于其GPU的通用编程接口CUDA,虽然初期市场反馈并不理想,但这项技术最终成为了推动AI发展的关键力量。

黄仁勋如何成为最「AI-Native」的芯片主

CUDA发布后,最先感受到其强大威力的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们。吴恩达、伊恩·古德费洛、杨立昆和辛顿等AI界的重要人物都在使用英伟达的技术。虽然最初黄仁勋并不是人工智能的信徒,但随着AI行业的兴起,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

2012年,英伟达的CUDA和GPU让深度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夺得当年的ImageNet大赛冠军,这标志着AI时代的到来。黄仁勋果断调整公司战略,将重心转向AI芯片领域。2016年,他将英伟达第一台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DGX-1捐赠给OpenAI,这一举动预示着英伟达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

2017年,英伟达的GTC大会上,发布的所有内容都围绕着AI和深度学习展开。此后,英伟达一路高歌猛进,成为AI时代的“算力之王”。2022年年底,OpenAI发布ChatGPT,英伟达的A100芯片更是成为了市场的香饽饽,一度卖出了“比特币”的价格。

然而,过于耀眼的光芒也带来了挑战。为了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许多头部科技公司开始自主研发AI芯片。面对这样的市场状况,黄仁勋将其解读为积极信号,认为竞争与合作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

结语

从一个在寄宿学校学会抽烟打架的孩子,到执掌全球市值最高企业的CEO,黄仁勋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书写了一段传奇的创业故事。正如他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所说:“一旦你知道这是一条死胡同,就立即改变路线。”这种灵活应变的能力,正是英伟达能够在AI时代持续领跑的关键。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