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你读书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笔下的“丝绸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你读书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笔下的“丝绸之路”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64245959_121124723

丝绸之路始于秦汉,盛于唐朝。唐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唐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时期,唐代著名诗人李白(701-762年)就出生于这一时期。李白熟悉“丝绸之路”及西域文化,深刻感受到时代为个人带来的自豪。


李白画像

李白关于“丝绸之路”的书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写所见所闻;二是诗意地描写与“丝绸之路”密切关联的行役、相思、别离;三是传达有关边塞战争、边塞立功的思考。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均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体现了李白的疆域观、战争观及开放的思想、浓重的家国情怀。

长安胡风与胡姬酒肆

长安胡风浓郁,又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会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使节、僧人、商胡、留学生、歌唱家、舞蹈家及各种手艺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来自西域的胡姬。

李白喜欢胡姬,喜欢到胡姬酒肆饮酒,他在《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一诗中自称“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在盛唐浪漫的时代氛围中,有美丽多情、才艺俱佳的胡姬侍酒,李白那种狂放不羁、自然纯真的个性也多次在这样浪漫诗意的环境中获得充分释放。他的诗中多次出现胡姬的身影,如:《少年行二首》其二中的:“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其一中的:“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李白躬逢开元、天宝之盛,充分感受到时代的朝气与活力。在胡姬酒肆放情饮酒,欣赏来自西域的音乐、歌舞,体现了盛唐诗人浪漫生活的一个方面,显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开放。

西域僧人与佛教文化

胡姬之外,李白也关注通过“丝绸之路”进入长安和中原的西域僧人。如作于肃宗上元年间的《上云乐》云: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
康老胡雏,生彼月窟。
巉岩容仪,戍削风骨。
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
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
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李白形容来自西域的康国老人文康,相貌奇异,容颜清瘦、骨骼高耸,碧绿的眼睛光亮有神,诡谲的相貌简直就是造化的奇迹。

此外,李白还作《僧伽歌》一诗记述他与来自南天竺僧人僧伽的交往:

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
问言诵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
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

僧伽是唐代高僧,俗姓何,自称中亚何国(今乌兹别克斯坦)人。龙朔初入唐,于泗州建寺,后居长安荐福寺。僧伽被唐中宗尊为“国师”,备受推崇拥戴。究其原因,与当时观音崇拜的社会风气有密切关系。号称“观音之化身”的僧伽“化唐土五十三载”,随着观音崇拜的盛行,渐渐成为唐宋时期人们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侧面反映了佛教的本土化和世俗化。

对于《僧伽歌》是否为李白本人所作,亦或是后人伪托以广其影响,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楼兰胜境(中国画) 舒春光

边塞战争与英雄情怀

《幽州胡马客歌》是李白北上幽燕之作,诗篇描写幽州“胡马客”身怀绝技,武艺高强,也描写了西北游牧民族的风俗、习尚以及战争带来的灾难。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翻入射鸟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

此诗的情感复杂,在反战的同时充满了对和平的企盼。

李白诗中有很多“丝绸之路”和唐代西北边塞上常见乐器的描写,如《清溪半夜闻笛》中写道:“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九日登山》中:“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诗中提到的羌笛是羌族簧管乐器,玉笛是横笛的美称。

天马与西域物产

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原的中亚物产丰富。其中最受人瞩目的是产自大宛国的汗血马,也称天马。《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汉武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中国从此拥有最优良的马种,用以改良军马,军队的战斗力大为加强,唐代国防深受其益。

李白对天马非常熟悉,按照待遇规定,李白供奉翰林,可以借一匹有汗血马血统的厩马供其骑乘。对此李白在诗中时常提及并深以为傲。例如,他在《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中写道:“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

李白关注天马,也关注来自“丝绸之路”的西域物产。《白胡桃》云:“红罗袖里分明见,白玉盘中看却无。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水晶珠。”《客中行》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白胡桃,当指胡桃之皮色白者。胡桃、水晶、琥珀,皆为外来之物。郁金则是一种进口香料。

建功立业的理想

李白政治抱负高远,一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盛衰,期盼政治清明、国家强盛,这使他始终关注边疆,关注“丝绸之路”及发生在西北的边塞战争,诗中出现的“天山”“楼兰”“玉门”“玉关”“金微山”“铁关”“武威”“张掖”“酒泉”“葱河道”“条支”等,皆为河西走廊及“丝绸之路”上的地名,是汉唐以来的边防重地,李白也借此抒发了建功立业的理想,如《塞下曲六首》其一云: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在遥远的边塞,春虽到来但寒冷依旧,将士严阵以待,面对强敌。楼兰,西域古国,故址在今新疆鄯善,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战略地位重要。“斩楼兰”,就是要消灭敌人,开辟通道,体现的都是保家卫国的英雄情怀。

在关注边疆、颂扬边塞立功理想的同时,李白能够体味普通人的情感与内心世界,善于通过传统的行役、离别、相思题材表达对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边塞战争的关注,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如《学古思边》:

衔悲上陇首,肠断不见君。
流水若有情,幽哀从此分。
苍茫愁边色,惆怅落日曛。
山外接远天,天际复有云。
白雁从中来,飞鸣苦难闻。
足系一书札,寄言叹离群。
离群心断绝,十见花成雪。
胡地无春晖,征人行不归。
相思杳如梦,珠泪湿罗衣。

陇首是西北边塞之地,诗作抒发了闺中人对征夫深长的思念之情。含悲走上陇头遥望却不见征夫,思妇不由得肝肠寸断,泪水涟涟。

詹瑛先生《李白游踪图》描述,李白24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出蜀后,一生浪迹,南来北往,最北去过河北道的幽州、河东道的雁门关,最西去过关内道的扶风。李白虽然自称陇西成纪人,却没有去过河西走廊,更不用说西域,但这不妨碍李白了解陇西,描写西域及河西走廊上的人文地理、风光景物,表达对无休止的边塞战争的看法。如脍炙人口的《关山月》云: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的“丝绸之路”书写,视野开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有学者认为,李白是唐代诗人中身上最具有西域和丝路文化色彩的诗人之一。这也体现了李白对“丝绸之路”畅通的关注以及对边塞战争持续、深入的思考。

亲见“玉门山嶂几千重”的王昌龄,在居延塞上凝望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王维,熟悉“丝绸之路”及西域文化的李白……这三位唐代著名诗人和他们笔下的丝绸之路,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唐文化展现的“丝绸之路”风情,鲜活生动地让我们从中深刻感知那个时代的荣光与梦想,发现历史与今天的多样联系。这些诗作告诉我们,无论古代还是今天,开放是强国的必由之路。要想赢得世界的尊重,就必须有大国风范,必须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血肉之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