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大运河100问丨中国大运河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是什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大运河100问丨中国大运河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是什么?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yznews.com.cn/yzwzt/2024-04/25/content_7709891.htm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大运河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

国家文物局提交给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对大运河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是这样描述的:大运河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为确保粮食运输安全,以达到稳定政权、维持帝国统一的目的,由国家投资开凿、国家管理的巨大运河工程体系。它是解决中国南北社会和自然资源不平衡的重要措施,实现了在广大国土范围内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运河也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和自然变化的动态性工程,是一条不断发展演进的运河。大运河的开凿肇始于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时期,隋代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形成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中国南方北方的大运河。元代由于中国政治中心的迁移,将大运河改线为直接沟通北京与南方地区,形成元明清时期第二次大沟通。大运河历经2000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与水利功能。

孟德龙 摄

大运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级行政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在自隋代贯通后长达1400余年的时间里,针对不同的自然、社会条件变迁,作出有效应对,开创了很多古代运河工程技术的先河,形成了在农业文明时代特有的运河工程范例。大运河以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展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工运河发展的悠久历史阶段,代表了工业革命前运河工程的杰出成就。依托大运河持续运行的漕运这一独特的制度和体系,跨越多个朝代,运行了1000多年,是维系封建帝国的经济命脉,体现了以农业立国的集权国家独有的漕运文化传统,显示了水路运输对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强大影响力,见证了古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历程,在历史时空上刻下了深深的文明印记。

大运河是中国春秋战国以来“大一统”政治理想的印证,更加强了地区间、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大运河促进了沿线城市聚落的形成与繁荣,与重要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并塑造了沿岸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直至今天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母亲河”。中国大运河由于其广阔的时空跨度、巨大的成就、深远的影响而成为文明的摇篮。历经2000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是大运河沿线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

大运河因其独有的技术特征、文化传统而与其他重要的人工水道有着较大的差异,具备本身不可取代的特征和成就。

图片由姜师立提供

(本文节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运河百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