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太难?不妨试试这些方法,改善亲子关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太难?不妨试试这些方法,改善亲子关系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60965904_121124216

"以前一点小事都要和我分享的女儿,现在回家就关上门刻意躲着我;"
"小时候,那么听话懂事的孩子,怎么现在动不动就顶嘴,处处跟我对着干。"
孩子到了青春期,很多父母都开始头疼,原本乖巧、懂事的孩子,为什么一到青春期,就性情大变,稍有不慎,家里就会气氛不同以往。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该如何与他们沟通、相处呢?

父母最大的误区: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犹豫不决和矛盾情绪的过渡阶段,是风雷激荡的人生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经历了生理上的显著变化,迎来了身体的第二次发育,身高和视野的增长,让他们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然而,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往往与家长尚未适应的变化之间存在认知差距,导致沟通不畅,矛盾便一触即发。

可是,自我意识萌生的孩子,与还未跟上变化的家长,由情况认识的“差距”、沟通的不顺畅,进而导致矛盾随时一触即发。

电视剧《大考》中的一幕便深刻反映了这一现实:
儿子吴家俊热爱动漫与二次元,梦想参加艺考进入动画学院,而母亲董碧华则坚决反对,甚至辞职在家监督儿子的学习。
一次,董碧华在陪读时睡着,吴家俊趁机创作参赛作品,却被母亲醒来后当场发现并愤怒销毁。面对数月心血的画作被毁,吴家俊终于爆发,与母亲激烈争吵,甚至离家出走。

这段剧情多么眼熟,许多家长为了“保护”孩子,采取极端手段,如卸掉卧室门、安装监控、偷窥隐私等,试图将一切“不利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然而,这些行为往往适得其反,导致亲子关系降至冰点。

一句“我是为了你好”成为了亲子冲突的导火索,不对等的沟通方式和“较劲”的交流模式,让父母埋怨孩子不听话,孩子则厌烦父母的过度干涉。

学会闭嘴,减少过度唠叨、指责

高高在上的说教、一味的指责、无穷无尽的唠叨,往往是青春期孩子最为反感的行为。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嘴闭上。”

知乎上有个网友曾经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上初中的时,他突然迷上了网络游戏,班里的“好哥们”隔三岔五就约着去网吧,成绩因此一落千丈。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他妈妈遇到这种情况,除了打就是骂,试图用父母的权威压制他。
但当时的他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反感父母权威教育,态度就是大不了挨顿打,还能拿他怎样?
但某天起,妈妈的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她不再与他正面冲突,只是默默地准备好饭菜,温柔地呼唤他共进晚餐。餐桌上,父母也不再提及学习,只关心饭菜是否合口味,询问他最近是否有想吃的菜肴。
时间久了,他反而有些不适应了,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对待父母的态度。
数年之后,他询问母亲:“当时为什么不揍他,换路数了?”
他妈妈说:“当时就是觉得,打你、骂你也没用,一副破罐破摔的样,越打越叛逆。我也想开了,成绩下降无所谓,只要没学坏就行!”

没想到,母亲当时的“想开”,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青春期的孩子,比想象中更需要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看似剑拔弩张,什么都要自己做主,但这正是他们需要父母坚持陪伴的时刻。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曾经在《朗读者》中提到,儿子初二时,有一天突然之间关上了房门。

“他的门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外,从来没打开。他不允许其他人进到他的房间,不然他会离家出走。”

他不肯与父母沟通交流,随着房门一起关上的,是他的心门。
麦家没有放弃与儿子的互动交流,依然一直陪伴他,尝试走进他的内心。
厨房里,他邀请儿子共同参与烹饪,让简单的家务成为亲子互动的桥梁;餐桌上,他主动为儿子夹菜,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传递着父爱的温暖;散步时,他轻扣儿子的房门,虽未得到每次都的回应,但那份坚持与耐心,让儿子感受到家的呼唤;爬山途中,他细心准备装备,当儿子步履维艰时,伸出援手,给予他前行的力量。
尽管言语交流依旧有限,但麦家深知,这些无声的陪伴与努力,正在悄然改变着父子间的关系。儿子的情绪逐渐缓和,心门也在慢慢开启,一切都在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成长之路,从来都不是一片坦途,迷茫、焦虑与痛苦,是每个人必经的历程。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母的陪伴、关注与支持,是他们心灵最坚实的依靠,是他们在风雨中前行的灯塔。

青春期的孩子们一边推开父母的管束,一边又渴望着父母的支持与陪伴。我们能做的,就是无条件地和孩子并肩而立,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赢得他们的心,帮助他们成长的更优秀。

赢得孩子,比赢了孩子更重要

青春期孩子的敏感与焦虑,往往隐藏在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言语背后,每一句话都可能承载着他们深层次的诉求与担忧。

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能够看见我,理解我,尊重我,共情我。

比如,当孩子频繁抱怨考试压力时,他们真正焦虑的可能是:“我怕自己考不好,考不好会不会让你们失望?你们爱的是那个成绩优异的我,还是原本真实的我?”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学会倾听青春期孩子的弦外之音,用心感受他们的情绪波动,接纳他们的不完美与困惑,积极回应他们的需求。当我们能够看见孩子的脆弱,理解他们的挣扎,帮助他们调节负面情绪时,我们便成为了他们成长路上最坚实的依靠。

如果孩子某天突然说想要放弃某项兴趣或活动,表面看似冲动决定,实则可能隐藏着对自我价值的怀疑或是对新挑战的恐惧。此时,父母若能以共情的心态询问:“是不是觉得这个活动对你来说有点难?或者你最近有点累了,想休息一下?”这样的对话,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还能引导他们敞开心扉,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青春期的旅程虽短,却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是对孩子的一次成长考验,更是对父母教育智慧与情感共鸣能力的一次“大考”。只有当我们掌握了正确的“答题方式”——以共情为笔,以理解与尊重为墨,才能在孩子这张青春成长的答卷上,书写出更满意、最动人的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