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均存款10万元”,钱是如何被攒下来的?
“2024人均存款10万元”,钱是如何被攒下来的?
2024年,中国人均存款突破10万元,这一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2024年住户存款增加14.26万亿元,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151.25万亿元。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深刻变化。
楼市持续调整 持币观望情绪明显
“我一定又是被平均的那个人。”对于个人年度的存款数据,网上此类声音此起彼伏。
多位金融行业人士表示,连续多年,居民存款数量是在逐年增长的,尽管具体到个人,资产方面的偏差很大,但仍然能够从2024年的数据中看到一些特点。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指出,2024年住户存款明显增长,这是居民收入、储蓄意愿增强等诸多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带来居民观望情绪明显,购房支出减少使得居民部门存款增多。
也就是说,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居民将手中的原本可能用于购房的资金转换成了银行存款,带来了账面上的数字增长。
根据专业机构报告,房产作为重要的家庭金融资产,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深受投资者的偏爱,在中国家庭资产中比重普遍在60%至80%之间,但房地产市场经历了近四年的深度调整,人们对买房的预期已经发生了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9738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9%;销售额为96750亿元,下降17.1%,面积和销售额的继续下滑。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以来,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已经连续三年出现下降。
“购买力不足”是房地产业内人士对于当前楼市的一致感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居民财富结构的变化等都影响了购房者的购买力,使得大家购置房产更加谨慎,选择持币观望。
某全国性房企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能明显感觉到,无论是刚需还是改善型客群,能来到售楼处的购房人,还是对于居住品质有需求,确实手握现金,只是在等一个出手的时机。”
范若滢指出,宏观政策的调整也促进了存款的增长。例如,2024年多次推动房贷利率下调,有利于减轻居民还款压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可选择将这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储蓄或理财。
股市波动大、难上行,落袋为安
居民储蓄增长显著,也与股市波动密切相关。
国内某头部券商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9月24日,短暂牛市启动的时候,很多客户都把钱直接转入股市交易,但是10月8日市场冷却后,钱又直接流回到银行。”
该负责人坦言,大家就是因为担心资本损失而选择将资金从股市撤回,存入银行以规避风险。股市的下跌还会进一步影响居民的消费和投资信心,导致大家更加谨慎地管理自己的财富。
范若滢指出,我国股市整体表现波动大且上行趋势不明显,债券市场近年来波动率也在加大,居民低风险投资渠道较少。
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从北京银行某支行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从他目前接触到的客户需求来看,大家对资金安全性的要求愈发强烈,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是大多数客户的首选。“尤其我行客户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表现更为明显,消费端放缓,大家更愿意存钱了。”
哪怕是面对安全系数更高,曾盛极一时的“保险理财”,人们都热情不再。
某寿险公司北京分公司银保客户经理李柯表示:“去年前三季度保费规模较往年同期还是有增长,但随着报行合一政策影响及预定利率下调,第四季度,保费规模明显下降。”
他认为,年内各大保险公司到期的短期分红产品,预期收益都有明显下降,在收益端已没有足够优势,导致客户对分红型产品信心下降。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养老保险业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保险虽然比银行收益高,但一般人通常不会去用保险锁定收益对冲银行利率下行,更不要说相比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保险周期长、流动性相对较弱。具体到养老险板块,相对于人身险的重疾、分红来看,产品周期还更长。
上述保险业内人士还指出,实际上很多人是在用自己的家庭积蓄理财,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也导致家庭资产重新做了配置,保险理财已不是首选。从业者都感受到,目前业务推进的压力不小,对于2025年整体市场发展期待值大幅下降。
预期改变,“防御性存款增加”
在采访中,“预期改变”是所有受访者频繁提到的关键词,尤其是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居民风险偏好下降,储蓄意愿增强,更倾向于通过增加存款来抵御未来的不确定性。”范若滢指出。
国内经济面临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挑战,人们消费意愿降低,对于储蓄也表现得更青睐。公开数据统计,自2022年底住户部门累计新增人民币存款达到17.84万亿元,被冠以“超额储蓄”之名,而“超额储蓄”现象已延续三年之久。
在范若滢看来,个人存款的明显增长引发超额储蓄的问题,需要引起关注。一方面,资金沉淀会影响货币的乘数效应,不利于货币政策传导,可能会对货币政策效应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超额储蓄反映出居民对未来的预期较弱,不愿消费,从而形成“预期较弱—内需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预期进一步走弱”的负向循环。
麦肯锡发布的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消费者对个人消费增长的预期相对谨慎,预期增长率为2.2%—2.4%,这一预期主要受到家庭可支配收入小幅增长和家庭户数小幅度增加的支撑。然而,储蓄意愿依然强烈,消费潜力尚未完全释放。
临近春节,黄金市场再次迎来了消费旺季,尽管近期黄金首饰金价突破8字头,但在商场内的黄金饰品柜台仍然人满为患。
“我一直坚持购买黄金,从每克300元左右到现在每年都会买,每次会买100克左右,只不过价格高的时候会少买点。”作为“90后”,瑞子表示,黄金的保值增值属性已经得到市场验证,她选择把钱换成黄金,用另一种形式防御家庭资产贬值风险。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消费需求还是存在的,但如何更大程度将其释放,是近几年所有人都关注的焦点。各地政府都在积极尝试,发放消费券、国家补贴等都显示出想要激活民间消费的诚意。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从中央到地方统筹推动以旧换新补贴优惠加速落地,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
除了政策发力,在市场端如何提振消费,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赖阳表示,一批契合消费者新的生活方式的项目开始涌入。企业抓住消费者生活方式变化的契机,提供体验型、品质化服务内容,并同时注重性价比,就会有机会取得良好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