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的功效与作用
龙骨的功效与作用
龙骨的功效与作用
龙骨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主要包括:
镇惊安神:适用于心神不宁、惊痫、癫狂症等。如用于治疗阴虚火旺引起的心悸怔忡、不寐多梦等症状,可与石菖蒲、远志等药材配伍;对于心阳虚导致的烦躁不寐证,常与桂枝、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惊痈抽搐、癫狂发作时,须与牛黄、胆南星同用。
平肝潜阳:适用于肝阳上亢证。如用于治疗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症状,多与代赭石、生白芍等同用,如镇肝熄风汤。
收敛固涩:适用于各种滑脱证。如用于治疗遗精、滑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自汗、盗汗等症状。对于肾虚遗精、滑精,每与芡实、沙苑子等配伍同用,如金锁固精丸;用于治疗气虚不摄、冲任不固之崩漏,可与黄芪、海螵蛸等配伍同用,如固冲汤;用于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常与牡蛎、五味子等同用;用于湿疹湿疮流水、疮疡不敛、阴汗瘙痒,常与牡蛎研粉外敷;若用于治疗疮疡溃久不敛,常与枯矾等份,共研细末,掺敷患处。
龙骨主治
龙骨主要用于治疗肝阴不足、虚阳浮越所致的神志不安、惊痫癫狂、烦躁易怒、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痒症等。现代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精神衰弱等。
龙骨现代药理研究
- 龙骨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 龙骨具有抗惊厥作用。
- 龙骨具有促凝血作用。
龙骨成分
龙骨主要含碳酸钙、磷酸钙,尚含铁、钾、钠、氯、硫酸根等。具有促进血凝,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及抑制骨骼肌兴奋作用。
龙骨用法用量
入汤剂15~30g,宜布包入煎;或入丸、散,每次1~3g。外用适量,研粉撒或调敷患处。
龙骨的禁忌
血热或湿热积滞、内有实邪者慎用。孕妇、儿童慎用。用量一般不宜超过30g。不宜与四环素类药物同用。不宜与鱼同服。
龙骨选方
- 治遗精、滑精:桂枝、芍药、生姜、龙骨、牡蛎各90g,甘草60g,大枣12枚。水煎,去渣,取汁,分温3服。
- 治崩漏:龙骨、当归、香附各30g,棕毛灰15g。将以上4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12g,米汤送服。
- 治骨节扭伤:龙骨少许,油菜子30g,炒黄米5g。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醋调成膏,置于药用炒布上,敷贴于骨节扭伤处。
- 治遗精:生龙骨、山茱萸、生牡蛎、锁阳各25g,覆盆子、熟地黄、芡实、仙茅、菟丝子各12g。水煎去渣,取汁,温水送服。每日1次。
- 降血糖:龙骨50g,五倍子500g,茯苓100g。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蜜制为丸。每次3~5g,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龙骨药用部位
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药材可分五花龙骨与龙骨两种:
五花龙骨: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牙白色,夹有蓝灰色及棕红色的花纹,深浅粗细不同,略似大理石的条纹,表面平滑,偶有小裂隙。质硬而脆,易片片剥落而散碎,吸湿性强,以舌舐之有吸力。无臭,无味。
龙骨:形似兽骨而较粗大,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较光滑,有的具纹理与裂隙,或具棕色条纹和斑点。质硬,断面不平坦,色白,细腻如粉质。在关节处膨大,断面有数蜂窝状小孔。吸湿力亦强。无臭,无味。
埋藏于地下。主产于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区。
龙骨选购保存
龙骨以质硬、色白、吸湿力强者为佳。五花龙骨以色白、体较轻、松透易碎、分层、有各种花纹、舐之粘舌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