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入选“自然城市”平台:生态建设的创新与示范
贵阳入选“自然城市”平台:生态建设的创新与示范
近日,贵阳市成功入选全球最大的城市和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与案例分享平台——“自然城市”平台,成为贵州省首个获此荣誉的地级市。这标志着贵阳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卓越成就得到了国际认可。
为什么是贵阳?
贵阳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9.7%,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1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7%。在各区县中,观山湖区、乌当区表现最为突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分别达到2.15和2.16。
除了空气质量,贵阳市在水环境治理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南明河,这条穿城而过的母亲河,经过持续治理,如今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贵阳市还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目前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已达86.4%。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贵阳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坚定决心。从制度建设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再到绿色经济的发展,贵阳市展现出了强大的执行力。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红枫湖创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这些都体现了贵阳市在生态保护与教育方面的重视。
贵阳的创新实践
贵阳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在《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汇编》中,贵阳市有4个案例入选,涵盖了生态司法改革、环境公益诉讼、绿色文旅发展等多个领域。
生态司法改革:贵阳市深入推进生态司法改革,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体系,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环境公益诉讼:清镇市创新环境公益诉讼模式,通过设立环境公益诉讼资金账户,有效解决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中生态修复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问题。
绿色文旅发展:开阳县发展绿色文旅激活传统村落,通过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
健康绿道建设:观山湖区大力建设健康绿道,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实现了生态效益和民生福祉的双赢。
展望未来
贵阳市正在编制“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这将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方向。规划编制强调前瞻性、创新性和独特性,将围绕美丽贵阳贵安建设目标,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和难点,为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智力支撑。
贵阳市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科学规划、制度创新和全民参与,城市可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作为贵州省首个入选“自然城市”平台的地级市,贵阳市不仅为贵州争得了荣誉,更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贵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