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性格缺陷埋隐患,天地人三要素全不占
楚霸王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性格缺陷埋隐患,天地人三要素全不占
楚霸王项羽,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盖世英雄,最终却在乌江边自刎而亡,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千古悲歌。他为什么会失败?本文将从性格缺陷、战略失误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这位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
不学无术:最根本的致命伤
项羽年轻时,曾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教他兵法,他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这种轻视学习的态度,为他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书是人类经验、教训的总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无所不有。一个兵谋家,也要有深邃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了解敌人,了解自己,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项羽没有把兵法学完,其原因就在这里。
他当然不懂政治,不懂得战争是政治斗争的继续,牵涉的问题极多,更需要胆大心细,一味莽撞硬干,只会碰得头破血流。故他百战百胜,到了最后一战败溃,不可收拾,自叹“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岂不谬哉。
残暴好杀:失去人心
一个军政领导没有群众的支持是不行的,支持与否,一看事业的导向,二看领导本身仁德。项羽在会稽起事时,杀太守殷通夺取领导权,又杀“数十百人”,体现了残暴好杀性格。
进军途中,以“襄城坚守不下,已拨,皆坑之”,这件事对他一生留下了恶劣的影响。怀王遣人入关时,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嫖悍祸贼,尝攻襄城,襄城无焦类,所过无不残破,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独沛公素宽大长者”(《汉书·高祖本纪》)。
项羽铸下了大错,并没有吸取教训,入关前,“坑秦卒二十余万于新安城南”。接着又“屠咸阳,杀降王子婴,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这都是比较典型的事例。
秦将白起也是杀人魔王,他被迫自杀时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卒以死。”(《史记·白起传》》白起自以多杀为自亡的死罪,项羽比白起更多残暴,人民忍无可忍。
楚汉战争初起,羽击杀田荣后,“遂烧齐城廓宫室皆坑降卒,系虏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所过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于是田荣弟横收得亡卒数万人,反城阳。”(《汉书·项籍传》)
项羽因留,连战未能下。汉王劫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袭破彭城。这不就是严重的教训吗?其后相持于荥阳,羽击彭越,降外黄,欲坑其十五以上男子,外黄令舍人儿军十三往说项王:“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岂有归心哉!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羽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而东至淮阳,闻之皆争下(《汉书·项籍传》,一次不坑人,十余城降服。
真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啊,可惜项羽残暴成性,觉醒的时候是不多的,故败走东城时,为由父听绍,陷入大泽中,为灌婴骑兵追及,乃自杀。
不都关中:失去有利的地理条件
古代建国,要占据有利的地理条件,才能进可以战,退可以守,永居不败之地。关中地处四塞,物产丰富,自周秦以来,被视为建都的理想地区。
周都镐京,在今西安附近,周平王因犬戎之难,才迁都洛邑,秦族起于西戎,建都咸阳。关中土地肥沃,竹木茂密,号称陆海,秦自孝公以来,奖励耕战,引诱三晋余民垦殖其地。
而使秦人应敌于外,又开郑国渠,“渭水一石,其泥数斗,且粪且溉,长我禾稷,衣食京师,亿万之口”,巴蜀修了都江堰,号称天府之国,此秦所以富厚轻诸侯者也,这就是秦始皇兼并六国的基础。
秦始皇在消灭六国时,尽移其宫室,建之咸阳,复压三百余里,建设也是非常豪华的,空前的。项羽入关,为报楚累世之仇,雪项家再杀之辱,乱烧滥杀。所过无不残灭,秦民大失望。”(《汉书·高祖本纪》)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王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心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他似暴发户一样,志望不高,本无书民伐罪,拯救黎元的思想。宫室残破,是自己乱来,如能后悔,也不难再造嘛。结果一错再错,又失去占领形势地区的时机,此其所以无成也。
刘邦则不然,他虽然也是一个老粗,曾说:“乃公马上得天下,焉用诗书”,甚至拿儒生的帽子厨尿。但他在建都问题上一点也不含糊。
他和他的多数部下原拟都洛阳,后来听到刘敬说:“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刘邦听得进两人的话,也是因为楚汉战争时期,萧何漕辄关中补给有关。
当时萧何“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转补缺。”(《汉书·萧何传》)同传鄂千秋说得更清楚,“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军,军无现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
羽都彭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一次出击田齐,彭城就被刘邦袭败。转战五年,军、粮补给均极困难,鸿沟约定,遭到袭击,一败而不可收拾,占领形势之地与否,不是很明显的吗。
不识才隽:失去用贤的机会
项羽不学无术,又年轻,处世经验不多,一管直肠子,心里藏不了半句话,有才能的人,他不发现;投靠他的人,他也不知,贤能走了过场,最后众叛亲离,死无葬身之地。
羽入关时,兵40万,刘邦兵10万,羽兵强势盛,众望所归,沛公左司曹无伤输诚于羽,说“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相,珍宝尽有之”。羽竟告邦,致无伤被杀,虽世之至愚,亦不为此,而羽竟为之。
又有韩生者说羽:“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霸”。本为至言,刘邦称帝之后,能为此言者,仅刘敬,张良二人。羽一入关,韩生及时言此,此其智虑超人也远矣,羽不能知,竟以一句怨愤之言杀之,悲乎。
陈平多阴谋奇计,本为楚定殷,“拜都尉,赐金二十溢”,后汉攻下殷,羽欲诛定殷者,平亡走汉。这是诛连过重逼走的人才。
范增是楚国的大才,审时度势,观察问题,确有过人之处,他的计划如在鸿门宴上得用,就没有刘汉的天下了。范增的被离间,就是陈平,使羽失去右手。
按着陈平看出了羽“兵罢食绝”,使汉追击,遂有垓下之败,这一用人上的失误,是十分严重的。由于国无贤人,而小人骤进,项羽身旁的叔父项伯,不但保护了邦的父母妻子,还为刘邦提供了不少重要的情报。
在外如九江王英布、骑司马吕马童等,如蚁附臭,为数必众。英布还煽动了大司马周殷,叛者以万数,羽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这里虽然有汉军的神经战术,但羽军众叛亲离是事实,项羽在走投无路之中,见叛徒吕马童追来,如雷轰顶,曰:“若非吾故人乎”“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向叛徒谈交情;还是丢了命,被砍成几块,“五人共会其体,皆是。”(《史记·项羽本纪》)
在楚汉战争中,虽然项羽曾大捷彭城,攻陷荥阳,夺下成皋,打得刘邦抛儿弃父,狼狈不堪。但项羽的人马却越打越少,只能在历史潮流中苦苦挣扎。
垓下被围,兵少食尽,四面楚歌,爱妾无依。项羽借酒浇愁,长歌当哭。英雄末路之际,太史公如是曰:“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羽自度不得脱。”
司马迁的描述,说明了项羽此时已大失民心。曾叱咤风云,号令天下十八诸侯的英雄盟主此时只有二十八骑跟从,面对滔滔的乌江之水,他无颜东渡,横剑自刎而逝。
结语
纵观项羽崛起与败亡的全过程,复仇思想贯穿其中,并支配着他的政治与军事行动。史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在秦亡之前,代表六国旧贵族复辟势力的项羽与为生存而斗争的黎民百姓都对秦王朝恨之入骨,在反秦的这面大旗下项羽与黎民百姓站到了一起。
秦亡后,广大黎民百姓渴望尽早结束战乱,实现天下太平,以便能够安居乐业。而此时在复仇思想支配下的项羽不仅光复楚国心切,还想着要帮助追随他的其他六国旧贵族复国,将被历史洪流所淘汰的分封制看成是最美好的政治形式,重新捡起来,导致战乱纷起,生灵涂炭,天下百姓大失所望,民心背离。项羽最终被民心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