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老街區 ╳ 新曼谷:多元混雜的文化魅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老街區 ╳ 新曼谷:多元混雜的文化魅力

引用
1
来源
1.
https://kiann.jx-starlux.com/article/10614/

曼谷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不仅以购物和美食闻名,更在旧城区焕发新生。从Soi Nana的潮流酒吧到嵩越路的艺术气息,再到鞦韆柱的传统文化,新旧文化的交融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Soi Nana:中藥香與酒吧

从拉玛四路钻进Soi Nana,浓郁的中药香气仿佛穿越时光扑鼻而来。这里在1950年代曾经是唐人街外溢的黑帮地盘,后来华人黑帮被扫荡没落,这里就成了中药行的仓库,但这条巷子一直显为人知,计程车司机也老是跟苏坤威路上的中东区Soi Nana搞混。不过这短短一百公尺範圍的小區,是近十年當紅的潮流酒吧區,曼谷新一代hipster、白人寓居者、亚洲观光客,甚至是泰國當地網紅明星,都喜歡在傍晚時分來這裡逗留,品味彷彿進入時光酒吧般的喧囂。


TEP BAR

这一区最早出现的泰国传统音乐酒吧,「TEP」即泰文的神祇之意。昏暗的酒吧里,传来泰国传统木琴乐音,调酒以各种东南亚香料佐味,有用藥草浸泡的shot,也有融入香蘭葉、薄荷等香草的調酒。

Teens of Thailand

外牆貼滿貼紙跟塗鴉,白天乍看以為是青少年藝廊,其實它是亞洲50大最佳酒吧,更有曼谷最好的琴酒吧之稱。推開樸實小木門,人潮已擠滿狹長空間,木梯、磚牆看起來搖搖欲墜,牆上掛著泰國老電影海報,正是泰國hipster最愛的懷舊氛圍。

嵩越路:舊市場與藝術

嵩越路靠近华人聚居的三聘市场,一百多年前,这里是著名的蒸汽船港口,运送海产、五谷杂粮、香料药材等贸易货物。由于木造拥挤的三聘市场易有火灾,终于在一次大火后,拉玛五世命令建造这条街,因而称为嵩越(Song Wat),泰语的意思是「國王所繪」:把新路画在地图上。

小街上沿路尽是两、三層樓的中式洋楼,在当时已經算是繁華的商業大樓,有銀行、有雜糧與中藥香料倉儲,華人的本頭公、城隍廟、穆斯林的清真寺與泰國佛寺错落并陈,后来还设立的专事华语教育的培英学校。2000年后由于法令禁止运货大卡车进入市区,嵩越路没落了好一阵子,直到前幾年有藝術家在這裡塗鴉,加上在地居民的新生代辦活動、開藝廊,逐漸找回往日的繁華活力,来自日本与西方国家的新旧移民,也让这个老街區有了不同的藝文氣象。走在嵩越路这一带,别忘了到停车场旁,一探知名的「Elephants by ROA in Bangkok」涂鸦,走逛巷弄,也能窥见当地居民日常,据说,这里是全曼谷流浪猫密度最高的地区,是浪猫友善街區。


Play Art House

潮州移民第三代的陈奇为,祖父在上个世纪初从潮州来到嵩越路做生意,父亲和他都在这里出生长大,偶尔一次兴起办活动的老屋就成了现在的艺廊。他说,家里小時候做木屐,叔伯兄弟們有人釘、有人畫,他也會畫個幾手。他是這邊街區營造團體的頭人,除了串連商家出版嵩越路旅遊文化手冊,也與電影合作活動,现在愈来愈兴旺,他预测:将会变成观光客来曼谷必玩的景点。

Casa Formosa Taiwan Tea House

曼谷的台湾冷饮店不少,但寓居泰国的台湾男孩落脚嵩越路,却卖着更需要手工、时间与文化脉络的台湾茶饮。在追寻老茶行的过程中,老板Larry发现台湾包种茶曾经是南洋贸易货品,店里的十多種茶葉都來自梨山、南投、坪林、木柵等台灣茶產區,現點現泡,讓各國旅泰人士更加認識台灣的茶文化。热茶给的是一壺但不回冲,也可做成冰饮。另外也有比赛茶水準的預約制泡茶體驗組。

林家的鱼丸粿條

这一区有林老三和林老五两家粿條店,老五有米其林推荐,但老三原本是酒楼里的厨师,非常会做鱼丸粿條,就开了自己名字的店,也把手艺教给弟弟老五。因此现在的林老五比较多家分店,但林老三则是此系列粿條的创始店。比较两家粿條,林老三偏贵,汤头清爽、鱼餃品质好,林老五的汤头滋味甘甜、鱼丸弹牙,比较迎合大众口味,两家现在都是儿孙在经营了。

Restaurant POTONG

POTONG应是目前曼谷最难订位的米其林餐厅。主厨Pam祖父辈是嵩越路在地人,百年前在巷子里经营「普通大药房」,盖了五层楼的中式洋房,主结构採中葡式建築,歷經了時間風霜,原本已經斑駁,现在第五代、有著泰、華、澳大利亞族裔的Pam接了下來,融入前衛與藝術元素,改造成高级餐厅与酒吧,端出揉和中、西、泰等文化元素的料理。


鞦韆柱:佛与米其林

在被泰國人稱為「鞦韆柱」的蘇泰寺周邊,林立著一家家的佛像與佛具專賣店,西方諸佛漆著金身、慈眉善目地杵在路邊街角,若要供僧做功德,或是家裡有孩子短期出家,來這兒走一趟,僧衣、僧扇、缽以及各種裝在托盤上的供僧用品一應俱全。從佛具街穿進巷弄,可見米其林密探也在這兒踩了點,必比登推荐的80年糯米芒果店被譽為全城最好吃,店裡也卖些肉鬆蝦餅、蒜片吐司等泰國传统饼乾。此外,必比登也推荐了附近一家泰式油条店跟粿條店,都非常值得前来一尝。


除了米其林推荐的传统小吃,这一区也开了许多新潮咖啡馆与青旅,Mojo Old Town以大片透明窗戶用烫金字体营造出美式复古感,店裡則以1960-70年代的绿色及大理石材质作为基調,召喚著泰國中年人的童年記憶。蘇泰寺旁還有一家百年藥草店慕丸,繼承人將祖先的青草配方重新包裝,有外用的經絡按摩油膏,也有可服用的片狀行暈散。商店同時也是一間博物館,繼承人保留了醫師祖先的文物,可以一窺現代醫學進入暹羅之時,泰國人如何製藥、看診、研究藥方的醫藥設備。


同场加映!清邁古今魅力

清邁在13世紀由泰族人孟萊王建城,開啟了北方王朝的第一個盛世,雖然後來有兩百多年曾落入緬甸控制之下,卻也因此更吸納了部分緬甸文化,加上原本接收的孟族文化以及中國文明的影響,使得這個後來稱為蘭納的北方王國文化格外繽紛精彩。

从塔佩门进城,不经意抬头就会看见斑驳白墙上竟有艘金色小船写着「Wat Sumpow」,这是孟莱王朝时所建的桑宝寺。若随着周末夜市往前,贩卖小吃、在地饰品的小贩就在建于14世纪的柚木建筑盼道寺、内有倒塌的14世纪历史遗迹柴迪隆寺、具有象征意义的清邁城市柱前摆摊,打破神聖與世俗界線、現代生活與歷史並存,這就是清邁城人的日常。

从南边清邁门进城的主要干道Prapokkloa路穿进小巷走到尽头,右手边赫然出现一大片崭新建筑聚落,便是当今清邁古城区内最火红的文创据点——工艺文化村Kalm Village。建筑师Sai是这个家族的姊姊,她一方面将兰纳元素纳进8栋建筑设计中,另一方面也注入现代设计的简练俐落,开发商弟弟Kruat认为古老智慧必须延续,但要用新的方式吸引大众,否则就只是一滩文化死水,他说Kalm有两层意义,一是泰语的村莊,另一是借用英文的Calm,呈现过往生活的平静简单。定位在「艺术╳工艺╳文化」社区,Kalm Village保留兰纳传统艺术,并将其以艺廊、工作坊、展覽、档案馆的方式,呈现泰國北方这个兰纳王国的先民智慧,清邁是艺术爱好者不容错过的工艺圣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