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里话爱情:三个跨越时空的动人故事
纳兰词里话爱情:三个跨越时空的动人故事
纳兰性德的《采桑子》中写道:“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这句词道出了爱情中的无奈与执着。在作家叶广芩的小说《采桑子》中,三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如同纳兰词中的凄凉曲,演绎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大格格与董戈:因戏生情的悲剧
大格格是金氏一门的长女,一生爱唱戏,尤其擅长唱青衣。上世纪40年代的北平迎来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名媛京剧义演,大格格却为没有合拍的琴师而忧心忡忡茶饭不思。忽然一日,家里领来一位在医院打杂的瘦弱青年董戈,来给大格格试琴。不知怎的,全家人唯独大格格看上了董戈,“这个人,我留下了。”更令人费解的是,一向骄贵慵懒的大格格竟对董戈言听计从,每天天微亮就跟在董戈身后,一路小跑着去护城河边吊嗓子。两人唱随切磋,日日如此,从不懈怠,成为护城河的常客,终于名媛义演大获成功,一曲《锁麟囊》让大格格风头无两,曲罢,董戈悄悄退场不知去向。之后,大格格每天的快乐就是和董戈一起拉琴练唱。谁是琴,谁是董戈?哪个是戏,哪个是大格格?分不出来了。他们彼此沉浸在对艺术的依恋和痴迷中,同时也蕴含着悲剧的到来。
然而大格格独醉,众人皆醒,尤其是她那个未来的剽悍的婆婆亲自上门建议应该换一个琴师了。果然,重阳节那天开始往后的日子里,董戈再也没出现了。董戈一天没有来,大格格一天失魂落魄。临上花轿了,大格格还在问董先生来没来。
董戈不会再来了,他的家已人去楼空。然而,大格格依然日日去护城河边吊嗓子,她期待着以最佳状态迎接董戈和他的胡琴。
大格格永远活在了戏里,丈夫离他而去,孩子也夭折,婆家也倒台了。大格格孑然一人蜷缩在仅有的两间小屋里。她拒绝回金家,“娘家离护城河太远,我已经跑不动了,还是这儿好,去护城河练唱方便。”
想念一个人,一旦到了一往情深不能自拔的痴迷程度,那么这个人多半已经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了。大格格至死也不会相信一对配合默契的搭档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分道扬鑣了,临了,大格格在病榻上颤微低吟着那曲《锁麟囊》走完了她无尽等待的一生。
金家人说,“怕是在董戈走的时候就已经跟着去了”,作者却说,“大格格的魂魄一直嵌在戏里……”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大格格的一生恰似一出没有谢幕的戏,她与董戈的相遇、相知、相离,皆成戏中戏,梦中梦。大格格在这个舞台上,用她的执着与痴情,演绎了一曲凄美绝伦的人生大戏。
金家老七舜铨与柳四咪:私奔未果的遗憾
一曲悠悠箫声从花厅里传来,曲调顺畅柔美,使人有隔世之感。吹箫之人正是金家老七舜铨,这首《满庭芳·梦中缘》老七从青壮年时起就吹,吹了几十年,“离愁两地何日 接幽欢”,听到这里,金家人便摇头叹息,说老七又想柳四咪了。
上世纪40年代,话剧演员柳四咪机缘巧合地认识了金家几位公子哥,她唯独对老七情有独钟,她为老七的绘画与为人所倾慕,拜老七为师虚心学画。
柳四咪不仅爱画画,更唱得一口好昆曲,而老七擅长拉京胡吹萧,于是,画者不在画,歌者不在歌,一切都变成了巫山之会的滞雨凝露。
老七以家中宫廷赏赐之物钧瓷双耳大红瓶相赠作为定情之物,不料在家中引起轩然大波。一个是天潢贵胄一个是戏子,有悖礼法,万万行不通!
于是,两人相约私奔。老七将柳四咪安置在南京的大哥那里,等他料理完手头之事,兴冲冲赶到南京时,柳四咪已重牵彩线,由老七的恋人变成了自己大哥的夫人。当亲情与爱情相害时,老七选择了孓然一身返回家中,从此日日与箫为伴。
五十多年后,老大回国认亲,然而老大携带的夫人却不是老七熟悉的面庞,柳四咪呢?老七不便相问。
兄弟重逢却不欢而散,老七走向门口,老大低低地叫了声“老七——我现在是代别人求你”。老七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缓缓回过身,看见老大手里捧着那个钧瓷双耳大红瓶。老七一愣,紧接着跌跌撞撞向那瓶子奔去,颤抖着接过瓶子,抚摩着、凝视着,两行老泪潸然而下。这个瓶子沉甸甸的,瓶口用蜡封着,这是思念之人的骨灰啊,老七紧紧地将瓶子抱在怀里。
夜色里,一曲《满庭芳》幽幽地飘落庭院,曲调跌宕晦涩,断续纷杂,浮躁中多了几分难耐……
五十载光阴荏苒,物是人非,唯有情愫如初。正如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老七与柳四咪的爱情,虽曲折未果,却成就了永恒之忆,那钧瓷双耳大红瓶,便是他们不灭情感的见证。
金家四格格与廖世基:默默守望的深情
那一年春天,当生命的帷幕缓缓落下,金家四格格留下了她的遗愿,那是关于身后长眠之地的选择,而这个选择,竟与一直在心中默默守望着四格格的廖世基息息相关。
廖世基是一个建筑工人,干了几十年一事无成,而四格格称得上是一位建筑设计专家,外界看来两人相差甚远,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廖家世代为皇家造房子,建陵寢,廖金两家为世家。上世纪初,两人年龄相仿,同在一所小学一个班级读书。
一天,廖世家随父亲在金家修房子,一对四年级的小学生在金家大院里信马由缰地闲聊盖房子,无形中竟奠定了四格格的人生道路。
四格格走出国门去学习建筑,而廖世基因家道中落在建筑工地当了小工。四格格常常给廖世基写信寄贺卡,廖世基全部收藏好,却从未回过信。每逢年节,廖世基总会拎上礼物去金家看望长辈,并仔细聆听着关于四格格的所有消息,生怕漏掉细枝末节,金家人也都心知肚明廖世基对四格格的心意。
四格格回国后按部就班的结婚生子,廖世基选择了收敛和退缩,他有自知之明,更懂“爱惜芳心莫轻吐”。
又一年政府号召种树,四格格挑了一棵长了几片小细叶的树苗拿回家准备去栽种。站在一旁的廖世基把所有这个品种的树苗都挑了出来,种在自家院里。春天的时候,金家院里长起了一棵丁香树,而廖家院里长成了一片茂盛的丁香林。没有人知道金家的树和廖家的树的联系,那是廖世基心中的无限牵挂。
如今,四格格和她的那棵丁香树都不在了,廖家的树还很茂盛地活着。随着四格格地离去,廖世基一病不起。
为四格格送行那天,廖世基委托儿子廖大愚来为四格格送行。大愚将一枝丁香放进四格格的墓穴里,将怀里剩下的紫丁香花围着墓碑撒了一圈,为那故旧的离去,为那相知相通的情愫,以慰藉死者的魂灵和长久的沉默。大愚说,这花是自家院子里摘的,他们院子里没别的花,只有紫丁香,丁香花是四格格生前喜欢的花。
“真爱如星辰,即便在黑暗中也能发出璀璨的光芒。”金家四格格与廖世基的爱情,虽未曾在人前炫耀,却在那片紫丁香的芬芳中,永恒绽放。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爱情是盲目的,恋人们看不到自己所做的那些可爱的傻事。”在这些充满爱的故事里,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傻事,诠释着爱的真谛。
在这纷繁喧嚣的世界中,三个人的爱情故事如同一部跨越时空的交响乐,交织着欢乐、悲伤、希望与失落。他们经历了爱情的酸甜苦辣,从中汲取了生命的力量与智慧。
他们让我们明白,爱情并非生活的全部,但它却拥有改变生活的力量。真正的爱情,是心灵的相遇,是情感的共鸣,是灵魂的交融。
同时,他们的故事也提醒我们,人生中的每一次选择都充满了未知与变数。爱情亦是如此,有时需要我们勇敢地追求,有时则需要我们坦然地放手。在这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成长,学会了面对自己的内心,也学会了珍惜每一个与爱情相遇的瞬间。
本文原文来自豆瓣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