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学文化丨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学文化丨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18/20/39865574_1131698140.shtml

跨过冬日严寒,万物焕然如新。繁花似锦,春雨绵绵。见字如晤,顺问春安。在春日邀请您慢尝书香气息,感受国学典籍的文化魅力。

典籍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古代的文化典籍丰富多彩、浩如烟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典籍,领略它们的魅力。

君子慎独

“君子慎独”最早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一个人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管,有多种做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信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

“慎独”是自古以来重视个人修养的思想。慎独的人,不会为了沽名钓誉故意在人前做出让人称颂的事,也不会在没有人监督自己的时候做出有愧于自己良心的事,因为他们的心中有着比看得见的法律还能约束自己的道德律令。

孟子曾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是做人要抬头看看,无愧于天地,低头看看,无愧于别人。慎独是一种准则,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精神。

不欺暗室

“不欺暗室”出自西汉的《列女传·卫灵夫人》的“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是以知之”。唐代骆宾王《萤火赋》的“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意思是:即使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做昧心的事情,形容行为举止光明磊落。春秋时蒲国人蘧伯玉就是“不欺暗室”,即使独自活动、无人监督也依然为人坦荡,做有原则的事——经过宫门下车行礼,这也是卫灵公与夫人以他为贤者的重要原因。

真正的君子是不欺暗室之人,他们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始终都能做到言行如一,这就是使我们尊敬的原因。

卑以自牧

“卑以自牧”出自《易经·谦》 原句是:“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总是与人谦恭有礼,做到功高不自居、名高不自誉、位高不自傲。

因为谦卑,所以能守;因为能退,所以可进;因为亨通,所以善终。“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君子以谦卑之心涵养自己,修炼身心。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造诣虽高,人却不“谱大”,逢谏必改,闻过则喜;国学大师季羡林谦卑自守,终其一生,只把自己看作一个普通人,低调行事;中国现代绘画之父徐悲鸿虚心谦逊,不耻下问,认真听取农人建议,改正画作中“卷尾麻鸭”这一疏漏之处。正所谓“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君子之所以被称为君子,大概就是因为他们虚怀若谷,谦卑自守。

含章可贞

“含章可贞”出自《易经·坤卦》。意思是:含蓄地做事,保持住美好的德行,谦虚谨慎,这种行为如果去从政,即使没有成就也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原句是:“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而且《易经·象传上·坤》也提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含”主要是不急于把话说出来,不急于表现,把所有的内涵,所有优美的东西都很含蓄地保留着,自会有人欣赏。

传承

中华的文化典籍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供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营养。在这片华夏民族独有的夜空中,闪耀着无数璀璨耀眼的星芒,不知多少名家在这片星空中刻上了自己一生中最为闪耀的光痕,这点点光痕的不断凝聚与升华,终是凝结出了这浩如烟海的国学典籍宝库,让先辈们的智慧结晶在千百年后依旧震慑着我们的心灵。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仰天地浩然之气、行光明磊落之事,克己、慎独、守心、明性。以克人之心克己,以容己之心容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